北京三小时排队尝寿司,上海热议8元鹅肝,价值几何,谁才是寿司品味之最?

北京三小时排队尝寿司,上海热议8元鹅肝,价值几何,谁才是寿司品味之最?"/

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口味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北京人和上海人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偏好。
北京人排队三小时吃寿司,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于寿司的热爱和追求高品质的饮食体验。寿司作为一种日本料理,近年来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们愿意为了美食付出时间和耐心。
而上海人可能对这种排队现象持不同意见,这可能是因为上海人通常对饮食有着自己的独特品味,他们可能更注重食物的性价比和实用性,而不是单纯追求高端或排队时间。
至于8元鹅肝的香气,这同样取决于个人口味。鹅肝是一种高脂肪、高营养价值的食材,其独特的香味和口感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对于一些人来说,8元的鹅肝可能已经足够美味;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期望更高,认为这个价格不足以体现鹅肝的价值。
总的来说,美食的香气和美味是主观的,每个人对食物的喜好和评价都有所不同。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美食,享受其中的乐趣。

相关内容:

最近网上总有人说中国餐饮业不行了,新开的网红店活不过半年。可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偏偏有两家日本寿司店火得不行,连黄牛都盯着它们的排队号炒钱。

北京蓝色港湾的滨寿司刚开张那会儿,第一个月就赚了四百万。你要是下午四点去寿司郎,手机小程序上能排到一千六百号,黄牛把原本免费的排队号炒到五十块一个。有黄牛还专门做了假小程序,就为坑那些着急吃饭的人。到了周末,想吃滨寿司得等俩小时,北京人管自己叫"老滨蛋子",新来的叫"新滨蛋子",就跟追星似的分成几拨。

可到了上海,同样的寿司店却没人捧场。藏寿司在上海开了三家店,两年亏了八千多万,最近干脆把首店关了。滨寿司在上海的评分也不高,有人说"排这么久就吃出个预制菜味",深圳网友还吐槽"在深圳吃寿司郎根本不用排队"。

为啥同样的寿司在北京上海待遇差这么多?其实套路不难学。滨寿司和寿司郎都用机器捏寿司,传送带也不转圈,得自己在屏幕上点餐。寿司做好了顺着带子直接送到桌上,还带个提示灯,看着挺新鲜。寿司郎还搞了个游戏,花八十块钱就能玩抽奖,中奖了能送小玩具,年轻人觉得有意思就爱去。

价格更狠,寿司郎八块钱能买块三文鱼,十块钱有金枪鱼大腩,还有人给这些寿司起了外号叫"深海大肥猪""深海大西瓜"。滨寿司六十多块能吃到撑,北京有个姑娘说"一个人吃八十吃到扶墙出"。他们还加了寿喜锅、拉面这些热菜,专门照顾中国人的胃。

关键他们懂年轻人玩啥。滨寿司的装修颜色鲜艳,卡座设计能自拍,小红书上满是人照着《蜡笔小新》一家人吃寿司的样子。寿司郎的攻略能写出一本书,有人教怎么用五块钱优惠券,怎么把鹅肝寿司和甜虾叠一起,连酱油怎么倒都有讲究。

但上海人不买账。上海现在有四千多家日料店,从两百块的居酒屋到上千的怀石料理啥都有。藏寿司死守日本老模式,传送带转圈圈,寿司随便拿,年轻人觉得没意思。滨寿司在上海被说"味道一般",可能是因为供应链跟不上,食材新鲜度不如北京。

有意思的是,这些寿司店偏偏扎堆一线大城市。北京上海租金贵,他们就选年轻人多的商圈,店面小但人流量稳定。寿司郎计划明年把店从七十家扩到一百六十家,滨寿司也从六十多家涨到八十七家。

不过上海的例子提醒他们别太飘。台湾的争鲜寿司六块钱一碟,比寿司郎还便宜,可就是不火。北京人说"滨寿司比争鲜好吃",可能是因为它们真在食材上下了本钱。寿司郎财报显示,人工成本比同行低,钱都花在买新鲜鱼上了。

现在寿司店在北京上海的差距越拉越大。北京人愿意为"性价比"排队三小时,上海人却觉得"不值得"。寿司郎还没进上海,可能还在研究怎么改菜单。

核废水的事还没完,以后海鲜供应会不会出问题?现在说不准。但至少现在,寿司郎和滨寿司靠着机器省人工、靠年轻人拍照传播,在大城市站住了脚。有人算过,他们用低价把日料从"高端"拉到"日常",就像当年萨莉亚用便宜意大利面打遍天下。

深圳人还在吐槽不用排队,上海人觉得不够好吃,但北京人已经把寿司当食堂。这事儿就这么奇怪,同样的店,有的地方挤破头,有的地方门可罗雀。可能还得看谁更懂当地人口味吧。

发布于 2025-07-20 13:30
收藏
1
上一篇:全球连线|探寻“世界美食的中国味道”,大别山朗德鹅肝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法国鹅肝昂贵之谜,为何不吃便宜的中国鹅肝?吃货揭秘差距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