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手账,我的重返莫斯科之旅记

驻外手账,我的重返莫斯科之旅记"/

重返莫斯科手账
日期:[填写日期]
天气:[填写天气情况]
地点:莫斯科
---
"今日行程"
1. 上午: - 乘坐地铁前往红场 - 参观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 拍摄红场全景
2. 下午: - 前往莫斯科河畔,漫步在河岸步道上 - 参观克里姆林宫,欣赏其壮丽景色 - 乘坐游船游览莫斯科河
3. 晚上: - 在新阿列克谢耶夫斯卡亚教堂附近享用晚餐 - 欣赏莫斯科夜景,拍摄照片
---
"今日感悟"
重返莫斯科,仿佛回到了曾经的时光。红场依旧熙熙攘攘,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金色洋葱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克里姆林宫的城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莫斯科河畔的夜景更是美不胜收。
在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风情。此次重返莫斯科,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座城市有着无尽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
---
"今日美食"
- 俄罗斯烤肉串 - 莫斯科鱼子酱 - 俄罗斯黑面包
---
"明日计划"
- 上午:参观莫斯科博物馆 - 下午:前往阿尔巴特街购物 - 晚上:观看俄罗斯芭蕾舞表演

相关内容:

半个月前,我和三名同事乘坐俄航SU209航班,从上海返回莫斯科。此前,我们已经在国内远程办公9个多月。

图为记者的行李,其中还有给国外同事带去的药品等防疫物资。

今年1月中旬,我从莫斯科回国休假看望父母。没想到,疫情暴发。受疫情影响,包括我在内的许多驻外人员未能按时返回驻地。

人回不去,工作不能停。休假结束后,我便开始在老家石家庄远程办公。克服5小时时差,我从北京时间上午10点工作到晚上11点。莫斯科的同事随后接棒,确保分社工作24小时有人值守。

10月2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人们佩戴口罩出行。新华社发(叶甫盖尼·西尼岑摄)

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国外疫情依然严峻,秋季暴发的“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和很多欧洲国家一样,俄罗斯入秋以来疫情反弹明显,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1.6万,累计确诊已超150万例。

然而,中外交流的大门不能关闭,在单位协调下,重返俄罗斯终于提上日程。我们原本打算经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转机飞往莫斯科,但临近出发,明斯克至莫斯科航班被取消。几经努力,我们终于买到上海直飞莫斯科的机票。

在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航班仍然较少,餐饮尚未开放,免税店有些许顾客。

我和同事分别从石家庄、北京、哈尔滨、昆明赶往上海。17日凌晨5点,我们抵达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

办理值机需提供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俄方出具的材料。出关前,填写纸质或电子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安检也非常严格。

图为记者乘坐的SU209航班。

飞机上座率较高,乘客以中国人为主。出于对国内防疫措施的信赖,乘客们基本只戴了口罩。机上提供两餐及饮料,大多数人正常饮食、去卫生间。

俄航要求每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如乘客无备用口罩,乘务员会免费提供。落地前,乘客需用俄文或英文填写个人信息表。

图为等待入境的乘客,不少人在落地前穿上了防护服。

经过9个小时的飞行,航班终于抵达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机舱出口设有自动测温仪。机场工作人员检查了我们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收走了在飞机上填写的个人信息表。

个人感觉,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的流程相对宽松,入关手续与疫情前差别不大。俄罗斯相关部门也不强制要求新入境人员居家隔离。

出了机场,见到大半年没见的同事,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亚欧总分社同事前来接机。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和我们一样,许多常驻海外的人们不得不迎着疫情“逆行”,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岗位。

好在,单位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药品。在各地的海外项目,防疫也没有放松,采取了封闭管理、每日测量体温、消杀场地、储备防疫物资等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今年驻外不易,愿所有驻外人平安,顺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国际

发布于 2025-07-25 12:02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生僻之美,宝宝起名,独特单字美到爆的惊喜选择 下一篇:号手就位揭秘,垫炮惩罚真相及易子梦手上炸弹拆解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