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美文」清明时节,花儿寄哀思

「副刊·美文」清明时节,花儿寄哀思"/

标题:清明花
春风拂面,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在这个缅怀先人的日子里,我漫步于郊外,寻找那份清明的诗意。
沿途,桃花、梨花、杏花竞相绽放,犹如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这些清明花,是春天的使者,将春天的气息传递到每一个角落。
桃花,粉嫩如霞,宛如少女娇羞的脸庞。它们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群美丽的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我驻足于桃花林中,仿佛能听到她们欢快的笑声,感受到她们无尽的青春活力。
梨花,洁白无瑕,宛如雪后的世界。它们静悄悄地盛开,不张扬,不喧嚣,只默默地在枝头绽放。我走近梨花,仿佛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是春天的味道,是生命的气息。
杏花,艳丽夺目,犹如少女的妆容。它们在春风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仿佛在说:“看,我是春天的使者,我拥有春天的力量!”我凝视着杏花,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竟能让这小小的花朵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清明花,不仅是春天的使者,更是生命的象征。它们在清明时节盛开,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感恩逝去的亲人。在这片花海中,我仿佛看到了无数生命的轮回,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清明时节,踏青赏花

相关内容:

在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山谷里,在尚未翻耕的田间地头上,那一株株毫不起眼的草,因其于清明前后应时而开,质朴的乡民便大方地给它起了个响亮而雅致的名字:清明花。

初识清明花,因它是一种可以用作猪食的饲草。幼时的我常常提只小竹篮,随同参加生产队劳动的妈妈到地里摘猪草,是妈妈教我认识了这株着白袍戴黄冠的草。后来见外婆和乡亲们用其做糍粑,知道它也是制作美食清明粑的辅料。再后来,才知道这款美食还是清明时节乡民上坟祭祀祖先的供品。在乡亲们眼里,清明草是一株通神的“仙草”,以其为原料制作的清明粑也就成了向祖宗神灵呈现声色香味的媒介物。

乡民所谓的清明花者,实为鼠曲草也,又名佛耳草、无心草、秋菊草、菠菠草、清明草、香茅、蒿菜、蚍蜉酒草,日本人称其为“母子草”,为“春之七草”之一。

清明时节,人们常常采其嫩茎叶,和米粉一起制饼团食用。鲜食随采随用,干品则于春季开花时采收,清洗去尽杂质、晒干,贮藏于干燥处,用时取出煮软捣烂和粉制饼(糕、团、糍粑)。浙江丽水、台州等地则用其制作清明团子;福建浦城将用这种草做成的团子叫清明果;邵武特色小吃包糍,那层黑黑的外皮亦由此草制成;湖南湘西人称以其为辅料制成的糍粑为“蒿菜粑”。日本人干脆将以其为原料制成的饼直呼为“草饼”。据说,常食清明花可益气健肺、和缓脾胃。

第一次见外婆用清明花做“清明粑”,是在那吃不饱饭的年月。外婆将我们采摘回来给猪吃的清明花洗净,用沸水焯好捞出沥干,剁碎加入事先磨好的高粱粉和匀,捏团成形,置锅中蒸好后分给我们吃。我惊讶地说:外婆,那是猪草。外婆笑着说:猪能吃的人也能吃,好吃,你吃。我咬了一口,告诉外婆说:不好吃。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我已进城读书。那年春天,外婆又用清明花做清明粑给我吃。这回,外婆用的是米粉。蒸好后,外婆说:你尝尝,这回肯定好吃。我一连吃了好几个,告诉外婆说:好吃。

那年清明,我们兄妹结伴回故乡扫墓,细心的大姐一路上采摘了不少清明花。当晚,能干的表弟媳将其做成清明粑,出笼时那独特的草香味随春风飘散开来,沁入肺腑,让我饱尝了实实在在的春之味。

(原文刊登于2021年4月10日粮油市场报A04版)


来 源丨光明日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发布于 2025-07-18 19:28
收藏
1
上一篇:陈春海散文,清明时节话花韵 下一篇:马银花——清明时节的美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