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三合一”场所安全隐患知多少?

危机四伏,“三合一”场所安全隐患知多少?"/

“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生产、经营三种功能混合在同一建筑物内,这种场所由于功能混杂,安全隐患较多,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因此被称为“危机四伏”。
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合一”场所的信息:
1. "定义":三合一场所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同时存在住宿、生产、经营三种功能。这种场所由于功能复杂,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较多。
2. "安全隐患": - "火灾风险":由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易燃易爆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 "人员密集":住宿、生产、经营三种功能混合,可能导致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疏散难度大。 - "管理混乱":三合一场所往往管理混乱,安全隐患难以发现和消除。
3.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三合一场所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要求。 - "地方性法规":部分地方对三合一场所的管理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4. "治理措施": -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三合一场所安全隐患的认识。 - "严格审批":对三合一场所的审批严格把关,防止安全隐患产生。 - "定期检查":对三合一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

相关内容:

很多人听说过“三合一”场所这个名词

可这到底是个啥呢

跟我们的生活有关系吗

别急

也许您身边就有





什么是“三合一”场所







“三合一”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仓储、经营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功能违章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建筑。该同一建筑空间可以是一独立建筑或一建筑中的一部分,且住宿与其他使用功能之间未设置有效的防火分隔。





●●●

大家路边常见的:楼下吃饭,楼上睡觉的小餐馆或者是外边屋子加工衣服,里面屋子吃饭睡觉的小工厂;特别是快递公司的投递点,把私人住宅改建为仓库、商铺和住宅,这些都是典型的“三合一”场合。






“三合一”场所的安全隐患





“三合一”省钱省时又省力?

您可千万别这样想!

省了这些,增了危险!



01

大多数是违法建筑


很多“三合一”建筑未经建设规划部门统一规划、未经消防部门防火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部分建筑是住宅、出租屋改变用途而来,还有一些是违章搭建的临时建筑。存在耐火等级低,疏散逃生条件差,疏散楼梯被封堵,安全出口单一,消防设施缺乏,消防水源缺乏,灭火器材配备不足,住宿、仓储、生产等不同用途的房间之间没有防火分隔,可燃、易燃物品多等火灾隐患。


02

产权不明责任不清


很多“三合一”建筑存在多家使用、多家法人的现象,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表现为各使用单位各行其事,无专门人员负责消防安全,管理非常混乱。


03

忽视自身消防安全


“三合一”建筑的业主一味注重生产经营效益,忽视消防安全管理。企业内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未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不对员工进行消防宣传教育。一旦发生火灾,员工不知如何应对,后果十分严重。






“三合一”场所的防火措施





面对“三合一”场所

小伙伴们应该要警惕起来

业主、经营者要高度重视

积极排查整改



不要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 经营等场所或建筑中设置住宿场所。






存在“三合一”现象的场所,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小时的楼板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完全分隔。当墙上确需开门时,采用常闭式乙级防火门。





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场所内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应确保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场所内要保持通道畅通,严禁占用、堵塞、锁闭安全出口,严禁违规设置防盗网、广告牌、铁栅栏。







“三合一”场所除厨房外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和烟花爆竹、油漆、汽油等易燃可燃物品。存放液化石油气罐的厨房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厨房内应定期清理油烟管道,安装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严禁违规“气改油”,严禁使用醇基燃料。






场所内所有的电气线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负荷要求,不应私拉乱接临时电气线路,电气线路应穿金属管、阻燃塑料管等,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





建筑物的吊顶、墙面等装修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室外广告牌、遮阳棚等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且不应影响房间内釆光、排风、辅助疏散设施的使用。




在疏散走道、住宿部分、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房间、疏散楼梯的顶部应使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场所内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灯等消防设施设备,并保持完好有效。






及时清理违规停放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一律不得入楼入户。




来源:吴参谋说消防

发布于 2025-07-18 19:13
收藏
1
上一篇:“三合一”违规住人现象在此地习惯性回潮之谜,为何如今悄然消失? 下一篇:宜宾消防创新“四字诀”,高效排查整治“三合一”场所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