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各区县名称的起源与历史传承

河南省安阳市各区县名称的起源与历史传承"/

河南省安阳市下辖的各区县名称由来各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下是一些主要区县的名称由来:
1. "安阳县":安阳因古殷商都城殷墟而得名。殷墟是商朝的都城,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所以安阳县的名称与商朝历史紧密相关。
2. "龙安区":龙安区因区内有龙安山而得名。龙安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山名,有丰富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3. "北关区":北关区得名于历史上的北关,是古代军事要塞,因地处古都安阳的北门而得名。
4. "文峰区":文峰区因区内有文峰塔而得名。文峰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塔,也是安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5. "殷都区":殷都区同样得名于殷墟,是商朝都城所在地,与安阳县的命名来源相同。
6. "林州市":林州市原名林县,因境内林虑山而得名。林虑山是太行山的一部分,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7. "汤阴县":汤阴县因汤王(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而得名。汤王是商汤,汤阴县因此与商汤的历史紧密相关。
8. "滑县":滑

相关内容:

安阳市的名称由来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57年,秦国攻克魏国的“宁新中”,并将其更名为“安阳”。这一名称的由来主要有两个依据:

1. 地理位置:安阳位于淇水之北,根据古代地理命名的规则“水北为阳”,因此得名“安阳”。

2. 字义关联:秦国将“宁新中”改为“安阳”,“宁”和“安”意思相近,都表示安定、安宁。

那么安阳市其他区县名称又是怎么由来的呢?

林州市

林州市的名称由来经历了多次变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命名和避讳制度:

1. 古代名称与地理背景

林州市的古名是“隆虑”,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为韩国的“临虑邑”,后又属魏国和赵国。其名称来源于附近的隆虑山,因临近隆虑山而得名。

2. 避讳改名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正式设立隆虑县。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为避殇帝刘隆的名讳,将“隆虑”改为“林虑”,山名也随之改为林虑山。

3. 林州的设立与演变

金朝贞祐三年(1215年),林虑县被升为林州。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林州被降为县,改称林县。此后,林县一直沿用此名,直到1994年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林县,设立县级林州市。

因此,林州市的名称由来与古代的地理命名和避讳制度密切相关,最初因临近隆虑山而得名“隆虑”,后因避讳改为“林虑”,并最终演变为“林州”和“林县”。

文峰区

安阳市文峰区的名称来源于辖区内的文峰塔。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始建于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被视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1956年,安阳市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将原第二区正式更名为文峰区。

北关区

安阳市北关区的名称由来与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北关区因位于安阳老城北关附近而得名。

殷都区

殷都区的名称来源于其历史背景。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从山东曲阜的奄地迁至安阳的北蒙(今殷都区小屯村一带),并改名为“殷”,此后这里成为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002年12月28日,安阳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铁西区,设立殷都区,区名即由此而来。

龙安区

安阳市龙安区的名称由来与其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龙安区的前身是安阳市的郊区,2002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安阳市铁西区和郊区,设立殷都区和龙安区。

龙安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主要基于原郊区的范围,包括文明大道、太行小区2个街道,东风乡、龙泉镇等地。

安阳县

安阳县的名称由来与“安阳”这一地名的起源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57年,秦国攻克魏国的“宁新中”,并将其更名为“安阳”,寓意“安定、兴旺”。此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正式置安阳县。

“安阳”这一名称的含义与地理位置无关,而是具有安定、兴旺之意。此后,安阳县作为行政区划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但名称未变。

内黄县

内黄县的名称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均与地理位置有关:

1. 黄河内外说

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因位于黄河以北,故称“内黄”。古代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内黄县因地处黄河以北而得名。

2. 与外黄对应说

另一种说法认为,内黄县的名称来源于与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的“外黄”相对应。《地理风俗志》记载:“陈留有外黄,故加内。”因此,内黄县的名称也可能与这种地理方位的对应关系有关。

无论哪种说法,内黄县的名称都与黄河及其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汤阴县

汤阴县的名称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沿革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汤阴县古称荡阴,因位于荡水(今汤河)之南而得名。荡水原名汤水,因水温微暖而得名,后因“荡”“汤”古文相通,逐渐统一为“汤水”。

在历史沿革中,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荡阴县,属河内郡。唐贞观元年(627年),因汤水微温,正式将“荡水”改为“汤水”,并改“荡阴”为“汤阴”。此后,“汤阴”一名沿用至今。

滑县

滑县的名称由来与历史上的滑台城密切相关。据《重修滑县志》记载,周公旦的第八子被封于滑地,建立了滑国,其后代以国为姓,称为滑氏。滑氏在此筑垒,后人增修为城,因临河有台,故称滑台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滑州因滑台而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滑州被降为滑县,沿用至今。

发布于 2025-07-18 15:27
收藏
1
上一篇:河南安阳因“安阳王”爆火,揭秘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探寻安阳县各乡镇名称背后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