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心是做的手工卖出去,还能帮到人" —— 福田精准帮扶助残友创业就业新篇章

最开心是做的手工卖出去,还能帮到人

这句话反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以下是对这句话和福田精准帮扶助残友创业就业的整合解读:
“最开心是做的手工卖出去,还能帮到人”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通过自己的手工创作,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喜悦。这种喜悦来源于劳动成果的认可和他人的受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劳动光荣”和“助人为乐”的理念。
福田精准帮扶助残友创业就业则是一个具体的社会实践案例,它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精准扶贫":福田区通过精准帮扶,针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帮扶措施到位,提高帮扶效果。
2. "创业就业":鼓励和帮助残疾人通过创业和就业,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手工制作作为一种门槛较低、灵活性强的创业方式,非常适合残疾人参与。
3. "社会融合":通过残疾人参与手工制作和销售,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收入,还能促进他们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交流与融合,减少社会隔阂。
4. "文化传承":手工制作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残疾人参与,可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丰富社会文化多样性。
5. "心灵慰藉":对于残疾人来说,通过手工制作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满意度。
综上所述,福田精准帮扶助残友创业就业不仅是一种经济援助,更是一种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深圳新闻网2025年7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小虎)近日下午,在深圳福田街道职康中心,残联人士洪智杰边自我介绍,边举了举手里的手工材料,“用这个扭扭棒可以做小狗、小鸟、太阳花、簕杜鹃等小饰品。”通过职康开设的特色手工培训课学了一年多后,洪智杰从去年3月份开始,凭着熟练的手工技艺,受邀在深圳市残联、福田区残联、孖岭社区、皇岗社区等单位和一些爱心企业担任手工制作讲师。他的残友兼搭档黄东红,也是从职康手工培训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他们在市、区残联和街道职康的助力下,通过当培训讲师,做手工艺品义卖,实现了辅助性就业,基本做到了自食其力。

残友变身手工能人、培训讲师,收获自信

洪智杰是一名肢体三级残疾人,曾有16年的互联网UI设计师工作经验。跟福田街道职康结缘后,他发现自己热爱做手工。

2023年3月,他先是通过职康开设的特色手工培训课学了一年多,然后再将掌握的技能传授给身边的残友,带着残友们一起边学习边做各类手工艺品。当上手工培训讲师后,又和残友黄东红搭档一起下社区、企业讲手工课。

“一个月有几次课,不上课的时候,我就在职康做手工,或是去社区市集做义卖。”洪智杰说讲一堂课能拿到两三百元的劳务费,一年多来的收入有近一万元,“我以前很内向,害怕社交,通过做手工、教手工,交到了不少朋友,自信了不少。”

黄东红也是通过参加手工培训成为手工能人的,除了扭扭棒,她还会做丝网花、钩针,尤其擅长做串珠。因为下社区多是给老年人和小孩上课,洪智杰在台上讲授手工制作步骤时,她就在台下当助教,手把手地示范。

“最开心是下社区看到老人能完成手工,然后和他们一起照相。”黄东红说,经过多年来在职康的康复训练,特别是学做手工后,精神状态好转了很多,“遇到的残友都很善良,很照顾我,认识结交了很多残友”。

残联、职康链接展销活动、牵线爱心企业,助力残友

虽然每月的收入不固定,但洪智杰很知足。“我今年43岁了,到这个年纪很难再找从事互联网的工作,而且我髋关节受限,上班出行也不方便。”他说相比于在公司上班,在职康要自由开心很多,做手工都是随自己心意,最开心就是做的手工卖出去,还能帮助到更多喜欢手工的人。

在多功能职业康复训练室记者看到,不仅工作台上摆放了很多残友们的手工作品,展示台上也摆满了可供扫码售卖的各类手工艺品——扭扭棒小狗19元一个,单支柿子编织花18元一支。他们介绍像向日葵小盆栽制作相对比较简单,20分钟左右可完成,大木绣球花束复杂点,需要近一周时间。

“这些都是残友们的小部分作品,还有很多都售卖出去了。”负责照料残友的社工赖怡晖介绍,目前福田街道职康中心在册残友有31名,每周都会来中心做康复、做手工的有十几位。他们的手工作品除了在社区市集上摆摊义卖,市、区残联还会链接一些展销活动,比如迎春花市、助残日展销摊位进行售卖,目前还有意向与爱心企业的线上商城进行合作。

福田区精神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的社工麦东英介绍,不单是福田街道职康会接爱心企业的团单,全区10个街道的职康都接团单,“比如大家保险深圳分公司今年直接向我们残友订购了一万元的帆布袋订单,从去年启动特色手工项目开始,近一年来团单占比70%。”

发布于 2025-07-16 13:16
收藏
1
上一篇:一票在手,畅游魔都,尽享上海之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