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物谦恭,修业勤慎,成就卓越之道

接物谦恭,修业勤慎,成就卓越之道"/

“接物谦恭,修业勤慎”是一句寓意深刻的格言,它强调了在人际交往和学业追求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 “接物谦恭”指的是在与他人交往时,应保持谦逊有礼的态度。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体现。谦恭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
- “修业勤慎”则强调了在学业或工作中要勤奋努力,严谨细致。勤奋能够使人不断进步,而谨慎则能避免因疏忽而犯错误,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这句话可以作为个人修养和职业发展的座右铭,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以谦逊和勤奋的态度面对一切挑战。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在广东顺德龙眼村,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梁氏大宗祠,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梁氏大宗祠正堂的墙上,挂着“谦恭勤慎”四个大字,此为顺德龙眼梁氏的家训。在此家训的熏陶与鞭策下,梁氏家族培育出外交家、政治家梁敦彦等人才。

历史上,梁氏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梁氏九世祖梁鳣(zhān)乃孔子七十二贤之一,以孝悌著称。明代,龙眼梁氏家庙落成,名为“敦本堂”,意在告诫子孙后代以敦厚孝义为本。直至近代,家族子孙梁振邦因在香港行医,较早接触西方,思想颇为开明,力主其孙梁敦彦出国留学,后梁敦彦被选为清朝首批留美幼童。出国前夕,梁振邦命梁敦彦书写春联“接物谦恭,修业勤慎”,并将“谦恭勤慎”四字镌刻在手镯上,嘱其永远佩戴。“谦恭勤慎”由此成为梁氏家训。

待人处世恭敬谦逊,是梁氏家族做人之本。留美期间,梁敦彦斯文有礼、谦逊好学,当时许多中国留学生自诩为“泱泱大国”之国民而鄙弃西方,称西方为“夷狄”,梁敦彦十分反对这种傲慢无礼的做法,他不仅努力学习西方文化、积极融入异国社会,还时常告诫同学们:“切忌去国几年,三五同乡,孤藏一隅,虽书本读毕,无补文明”。谦恭是做人的态度,但谦恭不等于无原则地退让。在对外交涉中,梁敦彦总是据理力争,坚持维护国家利益,以国家民族大局为重。

勤能成事,慎能远祸,勤慎是梁氏家族立足之根。梁敦彦学习勤奋刻苦,在留学期间名列前茅。回国后在天津电报学堂任教时,他仍虚心向同事请教写文章门道,勤勉练习。梁敦彦的堂弟梁敦焯也以其为榜样,无论寒暑,刻苦学习,在湖北武备学堂的严格选拔中被录取。梁氏兄弟做事也非常谨慎。梁敦彥在两广总督署内任电报翻译员期间,其经手翻译的机密电文,总是详慎无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梁敦彦负责军火采买,经手款项不下千万两,分厘不差、悉数归公。一外国商人欲重金贿赂他,遭到严辞拒绝。《辛丑条约》签订,赔款事宜急需核算,梁敦彦在计算、审核中十分细致谨慎,为清政府争回不少利益。梁敦焯也因行事审慎、缜密周全,屡获升迁,后调入北洋政府总统府任职。

“接物谦恭,修业勤慎”的家风家训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代梁氏后人,成为梁氏家族的精神财富。后辈中有不少人取得成就。顺德龙眼,也成为一个家风润泽的地方。

发布于 2025-07-15 11:15
收藏
1
上一篇:夏日新生,为夏季男孩挑选大方好记的名字秘籍 下一篇:汉书云,古圣先贤治国智慧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