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从“攴”,以手持械,手拿大棒,本义威吓,引申严厉督促、迫使。敦,甲骨文左上为宗庙,左下为羊,组合呈“以羊献祭”场景,需仪仗队护送祭台,赋予其诚心奉神之义,同时隐含用武力保障祭祀权威的原始逻辑,以武力护祀庙(《说文》),隐含“强制服从”的威慑力,兼具威慑与诚敬的双重性。祭祀场景赋予“敦”神圣性,要求参与者心怀至诚(“诚心奉神”),此时威慑力转化为对内在道德自律的要求。衍生谴责、怨怒之义(如“敦责”)。正向转化:怨怒经道德驯化,转向勤勉、劝勉(如“敦劝”),体现华夏文化“化戾为和”的智慧。敦,治理。
“敦”共三卦,两卦坤合卦:临上六“敦临,吉,无咎”,复卦六五“敦复,无悔”,艮卦上九“敦艮,吉”。
“敦”一手有神明,另一手有大棒,皆需作用于对象。艮上九的“敦”无对象需制伏,有自我劝勉的意思。当无外敌可制时,武力便转化为对自身的精神驱策(如持械守护祭坛者,亦需时刻警醒自身)。“敦”从“制人”转向“克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