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鸭宝们现在打车之前,先熟读一遍《十万个为什么》和《脑筋急转弯大全》,不然可能连车都坐不了。
现在打个网约车,太刺激了。司机接你前,得先考你!有乘客碰到这样的:“床前明月光下一句是啥?”这算简单的。

有的问题能把你问懵。“太阳和月亮谁大?”还有更离谱的——“吴京在战狼里到底射出过多少子弹?”、“李云龙意大利炮的口径多少?”。

这是来接乘客,还是来搞秘密接头的?这些问题,正常人哪想得出来?

关键是你答啥都没用。不管你什么,司机都说“错了”,让你取消订单。问他为啥?人家回你:“公司规定。”

哦?难不成网约车平台,想把脑子不会转弯的人全禁止坐车?

更有司机直接摊牌:“我的车我做主!暗号不对,你就不配坐!”好家伙,演都不演了。

更奇怪的是,好多司机自己把这些聊天截图发出来。这不是自己举报自己吗?何必呢?

既然不想送,你接我这单干啥?闲着没事干,专门挑个乘客玩猜谜?

慢着,发现没?碰上这些答题的乘客,差不多都是同一种情况——他们打的是一口价的车,或者叫特惠车。

司机这一通操作,愣是把乘客绕晕了。乘客光顾着懵,都忘了自己是被人甩单了。

一口价是啥?就是无论路上堵多久、发生啥意外,乘客都只付一开始说好的那个价钱。听起来乘客是省心了。

你想想,谁不想省点钱?有次出门,我眼看路程不远,随手打出租车。结果半道堵死了!盯着计价器蹦字儿,那叫一个慌。

以后啊,只要口袋不宽裕的,出门玩总忍不住勾上一口价——能少花一点是一点。

问题来了:谁帮乘客省的钱?是司机扛了呗!司机拉一口价的活儿,要是运气好不堵车,那还能干。万一半路堵成停车场,地图上看全是红的,司机的血压也跟着窜上去。

好不容易把你送到了,人累垮了,可钱呢?没多挣着一分。对他们来说,有时候接这种单,真不如回家躺着休息。

网上那些段子,你也看过吧?天热得要命,司机拉着特惠车乘客,但死活不开空调。为啥?司机有话说:“一口价只管把你从A拉到B,空调?那得加钱!”

还有的师傅,直接在车里循环播放特惠车广告片。意思很明显:你就出这点钱,还想享受啥服务?

乘客也有话:司机不爱接这活,那别接呀?我省钱,你去拉挣钱多的单子呗!

难啊。很多司机发现,不勾选特惠单,那就根本没单子。系统才不管你,直接就把一口价订单塞过来。

只要平台还搞低价这个选项,就永远有人愿意点。便宜的活,总有司机得接。

那么,一口价这问题能有办法解决吗?唉,太难了。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之间,扯皮的事多了去了。从嫌弃车里有味儿,到开不开空调,再到一口价。
说到底,现在网约车这个行当,车多乘客少。再便宜的活儿,你不接,后头大把司机排队等着呢。以合肥市为例,管理部门都说了:快一半的车在路上空跑,近八成司机一天累死累活,赚不到三百块,收入还在往下降。
你要是网约车平台老板,你会咋办?肯定推低价单吸引乘客啊!平台乐得用低价拉客,可结果呢?矛盾全甩给司机和乘客了。司机憋屈,乘客也一肚子气。
那些离谱的“暗号”咋来的?还不是司机被逼急了,在规则的空子里找法子反抗嘛!咱乘客图的是方便便宜,没错;司机就想挣个养家糊口的钱,也没错。
就是平台这“一口价”的算盘,啪啪乱响!搞得司机和乘客在车上玩起了小心思,互相憋着劲,甚至相互埋怨。真不地道!方便是享受了,可请大伙儿别真把那位开车师傅,当成个答题机器或者受气的工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