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天气很热,博物馆也很热。为破解“预约难”难题,暑假伊始,江苏全省91家博物馆开启“超长待机”模式延时开放,其中南京市博物馆等31家博物馆实现周一不闭馆。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博物馆的日间客流压力,还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灵活、丰富的参观体验,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仲夏夜生活的一抹亮色。
博物馆“超长待机”的背后,是一场文化之旅的“双向奔赴”。近年来,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文博热”潮席卷全国。国家文物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相较于2023年的12.9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而暑期更是博物馆参观的高峰期,“一票难求”的困境也随之而来。在此情况下,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实现“以时间换空间”的弹性管理,不仅是博物馆对公众需求的积极响应,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的提升表现。
博物馆主动延长开放时间开启“晚间营业”模式,同时也是江苏大力推进文博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积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的美好缩影。2024年9月,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全年累计延长开放日不少于60天,累计延长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省级文件的示范效应迅速辐射全省,13个设区市纷纷推动本地文博场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夜游项目。像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瞻园)、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甘熙宅第)都为游客分别准备了《金陵·王府往事》《金陵寻梦·夜瞻园》《甘宅雅韵》等夜游项目,进一步激发了文物资源活力,营造出一批点燃城市夜经济的新业态、新场景。
当然,“超长待机” 也考验着博物馆的运营智慧。延长开放时间意味着工作人员的负荷增加,设施维护、安保巡逻、讲解服务等环节都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保障服务质量不打折扣?这需要博物馆拿出更精细的管理方案,在满足游览需求与良性运营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博物馆的“超长待机”既保量又保质,真正成为贴近公众生活的“文化客厅”。
(王建旸)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