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湖泽”“水泽”,还是“深山大泽”“水乡泽国”,都是此意。而古诗里的“泽”就更多了,“春水满四泽”正是当下可见的景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说的是洞庭湖的美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是“诗经式”的爱意表达。


以前写作文,常会使用“湖面漾着微波”这样的句子,描述的正是水面微微波动的样子。时值春日,我们不难看到“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的场景,也会被“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美到。诗人们可真会写啊!


说到“渊”,你可能会想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也可能背得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大概率熟悉“天渊之别”这个成语。


若要用“湍”组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湍急”,而诗词里的“湍”就更多了,比如陆游的“初才淅沥洒窗户,俄已湍泻鸣沟溪”,写的是下雨后的水势。


说到“潭”,一下就让人想到李白的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文人们还很爱把“潭”和“鱼”写在一起,比如语文课本上的背诵篇目《小石潭记》里就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又有秦系的“久是烟霞客,潭深钓得鱼”,等等。


联系“涯”的这个意思,“天涯海角”“一望无涯”“学海无涯”这些成语是不是都有画面感了?在古诗词里,“涯”常常用来表达离别和相思,比如《古诗十九首》里的“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以及李冶的“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从“惊涛骇浪”这个成语,就不难看出涛的意思,在许多诗人笔下,“涛”也带着汹涌之感,比如李白的“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杜牧的“涛惊堆万岫,舸急转千溪”,陆游在观潮的时候更是用“涛头汹汹雷山倾”写出了潮水的浩大声势。
“澜”也表示大波浪,李贺在《巫山高》里写:“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山涧”“溪涧”都是很常用的表达,含有这个字的古诗词,也常常和美好的意境挂钩,比如王安石的“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司空曙的“后峰秋有雪,远涧夜鸣泉”,白居易的“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读来都让人觉得心里一动。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校对丨高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