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六月十五大太阳,种地的老李头看着手机高温预警直叹气:这毒日头一晒,秋粮怕是要白忙活了。
老祖宗传下的“六月十五晴,秋粮减收成”真不是瞎说,气象数据戳破旱灾真相。

高温天对庄稼简直是慢性谋杀。
水稻灌浆期碰上35℃以上高温,花粉直接蔫掉近两成,谷粒灌不饱减重5%-10%。
福建浦城去年实测,光高温就导致水稻缩产15%,更别说湖南前年稻田裂成蜘蛛网的惨状。

现在玉米大豆正喝水呢,每天8-10毫米的水量,太阳底下站三天就蔫巴。
六月雨水金贵是有道理的。
农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早算准了:五月晒麦,六月浇稻。

四川盆地前年六月少雨,水稻倒伏率飙一半。
现在看三十年纪录更吓人——六月雨少一成,秋粮直接掉收7.3%。
好在种田人现在不纯靠天吃饭了。

江苏老乡把“小暑雷,稻堆霉”的老话接上雷达云图,瞅见“番茄炒蛋”色斑就开烘干机。
耐旱稻种“热青稻”顶着太阳还能多收一成粮,间歇灌溉省三成水,加上农业保险兜底,总算能喘口气。
田里的事连着城里饭碗。

今年全球旱情预警频发,北美小麦、东南亚稻米都在减产。
老李头手机弹出午后雷雨提示时,全国还有3700万亩作物等雨救命。
节气智慧加科技手段,才守得住粮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