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五大战略功能,必须高度重视发展
黄奇帆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前重庆市市长。他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五大战略性功能的观点,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黄奇帆提出的生产性服务业五大战略性功能:
1. "技术创新和研发":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促进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提高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2. "资源配置优化":通过提供专业的市场分析、信息收集和决策支持等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产业升级转型":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 "促进产业链协同":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5. "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管理、咨询、培训等服务,生产性服务业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黄奇帆强调,应该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一观点符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7月10日,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建设开源之都:智AI未来,生态共澎湃”论坛上,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应该高度重视。
黄奇帆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除了推动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制造业的产业运行效率和效益以外,不仅是新质生产力和高科技制造产生的温床、动力和土壤、生态环境,同时,生产性服务业自带光环,是全世界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种增长极在经济发展中表现为五种增长功能:
第一,是GDP的增长极,并且往往成为发达社会GDP板块中最大的板块。
第二,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时自带光环,也是全世界独角兽的最大板块。
第三,生产性服务业也是服务贸易的增长极。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够到位,是因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得不够到位。大量生产性服务业输入到中国,这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的服务贸易输入中国,而中国自己的服务贸易出口除了劳动密集型生活性服务贸易以外,生产性服务贸易不足。
第四,生产性服务业是产品高附加值的基础。如果拆解手机,例如售价六千元的手机,零部件制造成本最多三千元,还有三千元是看不见的软件、专利、知识产权或者芯片内置的各种程序等等。所有的制造品高附加值的基础就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嵌入到机器装备、终端产品中,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制造业产值利润率提高的基础。
第五,生产性服务业也是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基础。生产性服务业来自知识密集和人才密集的投入,新质生产力要求在传统的要素之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就是要抓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总体上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黄奇帆表示。
黄奇帆表示,在2010年以前,全世界制造业最重要的十大板块里中国是没有“领跑”的,基本上是在后面“跟跑”,现在在高铁、汽车制造、新能源装备、电力装备、造船五大领域处于“领跑”地位,在生物医药、信息智能技术、芯片生产、高端装备、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也从“跟跑”进入“并跑”阶段。因此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概念,现在翻开了新一页。
黄奇帆指出,尽管我国制造业取得了这么重大的成就,但是在生产性服务业上相对落后。不仅表现在总量上,也表现在具体的内涵上,大体上跟生产性服务业有关的五个指标现在还相对是比较薄弱的,是短板:一是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二是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较低;三是制造业产值利润率较低;四是独角兽比重低;五是全要素生产率低。
“在‘十五五’期间到2040年我们要着力消除以上所说的五个经济发展中的短板,要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良性的发展。”黄奇帆表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