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科”话|揭秘台风命名背后的“蝴蝶”,迅猛台风命名奥秘大公开!

唠“科”话|揭秘台风命名背后的“蝴蝶”,迅猛台风命名奥秘大公开!"/

台风的命名是一个有趣的科学话题,它不仅涉及到气象学的知识,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以下是一些关于台风命名的故事和背后的奥秘:
### 为什么台风叫“蝴蝶”?
台风“蝴蝶”这个名字的由来,实际上与台风命名系统的历史有关。在20世纪,台风的命名主要是由日本气象厅负责的。日本气象厅在命名台风时,会从一组预先准备好的名字列表中选取。这个列表中包含了亚洲各个国家和文化中常见的美丽或寓意吉祥的词汇。
“蝴蝶”这个名字在日语中是“フジ”(Fujisan),是日本著名的富士山的名字。由于富士山在日本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因此“蝴蝶”这个名字被选入台风命名列表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台风命名并不一定直接与动物或自然景观的名字相对应,而是基于一个预先设定的名单。
### 台风命名系统的奥秘
1. "命名列表":台风的命名列表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管理的,共有140个名字,每6年循环一次。每个区域的国家或地区贡献了10个名字。
2. "轮流命名":命名列表上的名字按照各国或地区提交的顺序排列,每年轮流使用。
3. "性别问题":在命名台风时,没有性别限制。过去,人们倾向于使用女性名字,但现在已经不再有这种倾向。
4. "重复使用":如果一个台风造成了严重灾害

相关内容:

新华社广州6月13日电(记者胡拿云)6月11日,今年首个台风“蝴蝶”在南海中西部海域生成。从卫星云图上看,它虽结构松散、云系轻盈,却会给我国华南沿海带来风雨考验。

针对台风“蝴蝶”,有网友发出疑问,明明很迅猛的台风,为什么会取一个如此浪漫的名字“蝴蝶”?给台风命名又有哪些有意思的奥秘?

6月12日,受台风“蝴蝶”影响,游艇停泊在海南三亚市鸿洲游艇码头避风。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事实上,为了方便传播,早在20世纪初气象预报员就开始为台风命名。后来为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下属的台风委员会决定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从200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

在这张命名表上,共有140个名字,由1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各提供10个名字,并且按顺序年复一年循环使用。今年第1号台风名“蝴蝶”源自中国澳门,取自昆虫之名。

然而台风的命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精心挑选。其名称不能超过9个字母、需发音清晰、非商业品牌、在各成员所使用的语言中没有不良含义。

6月13日,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镇,居民在台风中骑车出行。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这140个名字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中国命名将传统神话融入自然之力,如“”“玉兔”“电母”;日本则用星座勾勒宇宙浪漫,如“摩羯”“天兔”“天琴”;东南亚地区则偏爱用动物命名,如“鹦鹉”、“圣帕”(淡水鱼)、“坡鹿”。

此外,一些成员也将台风取名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中国澳门提供的“贝碧嘉”取名于当地人非常喜爱的一种牛奶布丁;马来西亚提供的“普拉桑”则是当地一款甜美多汁的热带水果野红毛丹。

“当某个台风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时,为防止它与之后的台风同名引发误会,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从命名表中删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许映龙介绍,若台风委员会成员认为某个名字不恰当或有歧义时,也可提请撤换。台风名被删除后,由原提供国家(地区)重新推荐。

此前台风“玉兔”曾多次登场,最终因其在2018年强大的破坏力被“银杏”替代,神话与植物在风暴中完成了使命交接。

6月13日,渔船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镇亲水广场附近海域停泊避风。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今年5月,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召开会议,将新增“布里”“海星”“天马”3个台风名,分别替代因为台风过于强大而“除名”的“杜苏芮”“苏拉”“海葵”。为了保证在中文语境下对新增台风名字有统一的中文表达,台风新名的中文译名和意义,由中国气象局、澳门地球物理气象局、香港天文台等共同协商形成。

台风命名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的代号,它背后是一套精密的国际协作系统,是各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更是人类在面对自然之力时,用智慧、规则和一点点趣味,共同构筑的一道认知防线。风暴会过去,但那些名字,无论是仍在服役的,还是已“光荣退休”的,都将在气象史册和防灾记忆中,留下独特印记。

发布于 2025-07-13 16:58
收藏
1
上一篇:台风形成揭秘,为何多次绕行中国,却偏爱日韩? 下一篇:唠“科”话|揭秘台风命名,迅猛台风为何叫“蝴蝶”?背后的命名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