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揭秘,中国历史六大“北京”,太原竟曾是“最早北京”之谜!

冷知识揭秘,中国历史六大“北京”,太原竟曾是“最早北京”之谜!"/

这个冷知识很有趣。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北京”这个名称并不是一开始就指现在的北京市。以下是关于“北京”名称变迁的一些信息:
1. "最初称太原为北京":在周朝时期,太原地区被称为“并州”,因为其地理位置在并水之北,所以有“并北”之称,后来简称为“北京”。
2. "辽朝时期":辽朝时期,现在的北京市地区被称为“南京”,因为它是辽朝的陪都。
3. "金朝时期":金朝时期,将南京改为中都,即今天的北京。
4. "元朝时期":元朝时期,中都正式成为都城,并改名为大都。
5. "明朝时期":明朝时期,大都改名为北京,意为“北方首都”。
6. "清朝时期":清朝继承了明朝,继续将北京作为都城。
因此,虽然现在我们通常将北京市称为“北京”,但在历史上,这个名称的指代区域和含义有过多次变化。太原作为“北京”的最早称呼,确实是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

相关内容:

说起“北京”,大家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恐怕就是如今的首都北京,那座见证了多个王朝更替的千年古城。你是否知道,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先后共有六座城市被叫作“北京”?而最早那一个,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

“京”字本义,是指人工堆砌而成的高丘土台。古代帝王的宫殿往往建在这样的高地之上,既能俯瞰四方,又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京”字逐渐成为帝都的代名词。

北京 网络图片

像《诗经·曹风》中所言“念彼京师”,指的就是西周国都镐京。历朝历代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命名规则,以方位加“京”字命名,最终演变为东京、南京、西京、北京、中京等不同称谓。

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六座“北京”到底是哪几座城市呢?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北京 网络图片

1. 唐代的“北京”——太原

太原,在古代被称为“晋阳”,是山西中部的重要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李渊曾任隋朝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在太原,他起兵反隋,凭借太原的地理优势与军事力量,李渊顺利地西进长安、南下洛阳,最终登基称帝,建立大唐帝国。

太原 网络图片

太原作为唐朝的大本营功不可没,因而被大唐朝廷定为“北都”,与长安(西都)和洛阳(东都)并称为“天王三京”。公元742年,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正式将晋阳定为“北京”——“北”既体现出方位,也隐含着尊崇之意。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后唐、后晋、后汉也都将太原称为北京。这份殊荣既得益于太原的军事地位,更因它是许多政权真正的发迹之地

太原 网络图片

2. 北宋的“北京”——大名府

大名府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是宋代重要的边关府城之一。宋代采取“四京并治”的政治体系,设有东京开封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洛阳府,而大名府则是其中的“北京”

北宋把大名府命名为“北京”,是在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目的在于防备北方辽国的大军压境,强化河北的防御力量。作为陪都,大名府肩负起了重要的军政功能,成为朝廷的战略“第二中心”。

大名府 网络图片

当时大名府人口高达百万,是繁华的都市群之一。其知名度也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体现,比如《水浒传》中多次出现大名府的身影。

明朝后期,黄河泛滥淹没了大名府,该城旧址逐渐被沙土侵蚀,最终掩盖在风沙之下

大明府 网络图片

3. 金朝的“北京”——宁城

金朝建立后,为了更好地控制宋辽之地,在制度上做出很多承袭,其中便有对“五京”体系的延续和调整。宁城,原为辽国时期所设“辽中京”,是辽朝五京之一

金熙宗于天眷元年(1138年)更名辽国中京大定府为“北京”。此地是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宁城一带,是金朝北疆的重要军事重镇。金熙宗本人还多次到此避暑。

宁城 网络图片

4. 金朝的另一个北京——辽上京

在金灭辽之前,辽国已有了完善的“五京”制。其中,辽上京设于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部,是由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三年(918年)始建的故城。

最早称为“皇都”,随着辽国疆域的扩张,938年(天显十三年)正式确立为上京,并设临潢府,成为当时的国都之一。

辽上京 网络图片

金熙宗时期,金国在辽国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更名,从“辽上京”变更为“北京”:这样一座地处北方腹地城市之所以被称为“北京”,是因为其军事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金朝沿山川河谷设置了多层防御工事,成为拱卫北方边疆的重要一环。

辽上京 网络图片

5. 明朝初年的“北京”——开封

开封,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魏国便定都于此,之后历经五代、北宋直至金朝,八朝建都,因此也称其为“八朝古都”,其中以北宋的“汴梁”最为出名。

朱元璋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攻克开封后,将此城设为王朝陪都,并命名为“北京”。然而不久之后,洪武十一年(1378年),他又撤回“北京”的称谓,同时将五子朱橚封为“周王”,派往镇守开封。

开封 网络图片

6. 明代顺天府“北京”——今天的首都

而如今的北京,正式被称作“北京”是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以后,在原来燕王封地的基础上扩建新城——随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迁都后又改称“京师”。

朱棣在此设置“顺天府”,形成今天的格局——大明王朝从此确立了两京十二省的行政体系,“北京”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后来清朝沿袭了明制,可以说,从朱棣一朝起,北京彻底转变为王朝正都

北京 网络图片

结尾

这些曾经被称为“北京”的城市,如今有的依然是重点城市,有的遗迹被保护起来供人瞻仰,有的深埋于黄土之下,只能从史料中探寻蛛丝马迹——华夏大地,地名更易,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二十四史》、《新唐书》、《金史》、《宋史》、《明史》

发布于 2025-07-13 04:43
收藏
1
上一篇:2025年度百万医疗险权威榜单揭晓,揭秘哪款产品最值得购买! 下一篇:北京市,历朝所设行政区划演变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