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名词的正确用法解析与实用指南
“花卉”一词的正确用法如下:
1. "名词":指自然界中可供观赏的植物,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美丽的形态。如:“春天是赏花的好季节,各种花卉竞相开放。”
2. "集合名词":可以表示一类植物的总称。如:“我国的花卉品种繁多,有兰花、牡丹、菊花等。”
3. "动词":指种植或培育花卉。如:“她喜欢花卉,周末会去花市买花。”
在使用“花卉”这个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花卉”是集合名词,不可数,不能使用量词如“个”、“只”等。
- “花卉”一词通常用于指代自然界中的植物,不包括人工培植的植物或室内装饰用的植物。
- 在特定语境中,“花卉”也可以表示艺术作品中的花卉图案或绘画。
以下是一些例句:
- 我喜欢养花卉,尤其是那些四季常青的品种。
- 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卉开得正盛。
- 这幅画描绘了一片美丽的花卉,色彩斑斓,令人陶醉。
- 花卉市场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吸引了众多游客。
相关内容:
杜老师:
某媒体刊文说:“弘德村老刘家客厅里,一盆盆花卉清香怡人。过去,乡亲们住山沟里,吃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养花。如今,弘德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买上了几盆花。”从这段话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花盆里栽种的是鲜花。那么,句子中所用的“花卉”是否妥当?谢谢!
青海读者毛珍珍
毛珍珍读者: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当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对“花卉”一词的释义是“花草”;《辞海》的释义是“可供观赏的花草”;《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释义是“各种花草的总称”。可见,“花卉”是指“花和草”。
《汉语大词典》“花卉”词条给出的释义是“花草。通常分木本花卉、草本花卉和观赏草类等”,并举出下面的例子:
(1)园内有卞忠贞冢,点植花卉于冢侧,每饮必举酒酹之。(《梁书·处士传·何点》)
(2)夜色微分白,春容不受寒,即为花卉夺,犹得蹔供看。(宋代司马光《正月二十四日夜雪》)
下面是媒体中的用例:
(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探索“扶贫企业 基地 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花卉种植业。
(4)今年,除了往年流行的大花惠兰、杜鹃花、君子兰、蝴蝶兰之外,小型花卉也十分走俏。
(5)花卉市场里的鲜花、盆栽等各类植物迎来销售旺季。
“卉”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草之总名也”。《尔雅》说:“卉,草。”《方言》说:“卉,草也。”
“卉”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统称”;在《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均解释为“草的总称”。
可见自古以来,“卉”指“草”。因此,指“一盆盆花儿”时,不宜说“一盆盆花卉”,宜改为“一盆盆鲜花”等。
另外,“花卉”也指以花草为题材的中国画。如“这位画家擅长花卉”,是说该画家善于画花草类的水墨画。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