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宗教人物,起源于佛教。在《说文解字》中,没有直接对“观音”这个词进行解释,因为《说文解字》是一部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汉字字典,而观音崇拜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兴起的。
“观”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观,谛视也。从见,雚声。”这里的“谛视”是指仔细观察、认真看的意思。“观”字从“见”从“雚”,“见”是形旁,表示与看有关,“雚”是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音”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音,声也。从囗,讠,囗或从讠,凡音之属皆从音。”这里的“声”是指声音,而“囗”是口字旁,表示与口有关,“讠”是言字旁,表示与说话有关。“音”字从“囗”从“讠”,或从“囗”从“讠”,凡属于“音”的字都从“音”。
将“观”和“音”结合起来,观音可以理解为“观察声音”或“听到声音”。在佛教中,观音是慈悲为怀、救苦救难的菩萨,象征着智慧与慈悲的结合。观音菩萨的信仰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何为观世音?
观:用锐利的眼睛察看;
世:世间万事万物;
音:本意是指心声。
所以朱老师说:观世音是用眼睛就能观察到世间万事万物心声的人,当然人是做不到的,唯有神!

字源解说
“雚”是“觀”的本字。

雚,甲骨文

画的是一只大鸟

,

表示夸张醒目的“眉毛”

下面睁着两只大眼睛

,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

造字本义: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


字源解说
“音”与“言”同源,后分化。

音,甲骨文在“言”字上加几点指事符号,表示所言说的内涵,即“言”语里的心声。

金文则将一点指事符号加在“言”字的“口”中,表示所言所诉。

造字本义:说出的话,话语中包含的心声。(文章摘取:象形字典网,感恩作者分享和朱老师的智慧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