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悠长,情寄山水——我读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寄鄂岳李大夫之感

诗韵悠长,情寄山水——我读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寄鄂岳李大夫之感"/

韩愈的《除官赴阙至江寄鄂岳李大夫》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除官赴阙至江,寄鄂岳李大夫
江水悠悠去,山程迢递回。 舟行千里外,心逐六翮开。
云散巫山雨,风清汉水台。 故人相望久,音信隔尘埃。
江边花落尽,江上燕飞来。 欲寄归书与,流年去不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简要解读:
首联“江水悠悠去,山程迢递回”描绘了诗人乘舟远行的景象,江水悠悠,山程迢递,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艰辛。
颔联“舟行千里外,心逐六翮开”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心却随着飞翔的鸟儿自由翱翔,透露出诗人豁达的心态。
颈联“云散巫山雨,风清汉水台”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色,巫山雨散,汉水台清,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颔联“故人相望久,音信隔尘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由于音信隔绝,使得思念更加深切。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除官赴阙至江寄鄂岳李大夫

(唐)韩 愈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古人讲话与今人不同,我们就从题目来聊聊其中的不同之处。我们说任命新的官职,古人叫做除官;我们说去哪里,古人叫做赴;我们说京城,古人叫做阙,阙原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这里指朝廷;我们说到哪里,古人叫做至。总结一下,古人说话比我们简洁得多,当然也难懂得多,它好像一门外语一样。这个题目有12字,可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却也是一小段文字。诗人路过江州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想起了朋友李程李大夫正在鄂渚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武汉武昌任鄂岳观察史。如果顺风的话,只需一日就可以到达朋友所在的地方,但诗人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去。因为离朋友很近,无比思念朋友,于是就写下了这一封感人至深的信。这里只是其中的几句。

半百指五十岁,古人的寿命很短,过了五十岁生命就快到尽头。当然古人也有活到七八十岁的,但那毕竟是少数。可对于现代人来说,五十岁还年轻着呢。现在随着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只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的运动和合理的饮食,除了疾病和意外之外,活到七八十岁稀松平常,八九十岁也不足为怪,活到100岁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在古人那是不可想象的。由于时代原因,认识水平受限,当时的人们还意识不到长寿与什么紧密相关,他们往往通过求仙访道的方式来延长生命,当然那是徒劳的。

我记得爷爷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人老了没有一条好。耳不聪,目不明,牙齿没了,头发白了,身高也在缩水,裤子穿着穿着就长了,皱纹也悄然爬上了脸,一笑全是褶子 ,记忆也越来越差,昨天的事情记不得了,多年以前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楚。虽然老了有这么些坏处,可每个人都会老。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没有赶上好的时代,他们吃过很多苦,但他们也毫无怨言,很努力的生活。即便到现在,他们也没有好好休息,仍在为我们这个家庭付出着。姥姥、姥爷虽然不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他们也时时刻刻在关心着我们,我们有什么困难,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帮我们解决,这都源于对我们无私的爱。他们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但我们除了管他们吃住,我们做得太少了。

诗中第三句是我最喜欢的一句,也是我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意思是说,人在年轻时喜欢结交新朋友,而在老的时候想的都是老朋友。也只有到我们老的那一刻才能了解诗人的心境吧。诗的第四句是说他们之间的友谊,犹如亲兄弟一般,那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让人羡慕不已。

人的一生朋友无数,都是从陌生人开始,变成朋友。但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友情也是如此。随着你的离开,又会从朋友变成陌生人,朋友会越来越少。我觉得朋友就像掺着泥沙的金子,刚开始的时候你并不能分辨,可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沉淀,金子才会慢慢显露出来,那才是你真正的朋友。朋友千千万万,但真正的朋友人生如果能有一两个足矣。

发布于 2025-07-12 07:14
收藏
1
上一篇:语闻成都·川西草木物候记⑧,开到荼蘼,蔷薇待谢迎新绿 下一篇:“只待寒风过,与你赴山河”,留学生群体的抗疫双战线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