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国山美水美,山清水秀,你知道吗?中国的山分为峰、峦、丘、陵、岳、岑、嶂等等,你知道它们有啥区别吗?一个视频说清楚各种山的区别,包你下次一眼能识别。点上关注继续看,养成个好习惯。

先说丘和陵,小土山叫丘,大土山叫陵。在地理学范畴里,丘陵地带是种常见的地貌,它们一般呈波浪或稍微倾斜的状态,陆游的“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就把缴获敌兵的铠甲比喻成丘陵。
和丘陵相比,高耸而陡峭的山叫“峰”,严格来说,峰特指山脉或山地里显著突出,有一定高度的尖顶,比如“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这些。

古代人游山玩水,总会在峰下生出豪迈的诗情,说“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一边感叹一边敬仰。
高而尖的山叫峰,那小而尖的山就叫峦。《说文》里解释峦,是“形小而尖锐”。这种峦一般都隐在大的山脉之间,跟高高的峰相比,它们更像是点缀在山脉里的雕塑。

张养浩的“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把峰峦和波涛排着说,华山的壮、黄河的险这就跃然纸上了。
再说岭,《说文新附》里说“岭,山道也”,它本义指山路或山坡,后来也指山脉的干系,像秦岭、大兴安岭这些。
所以岭可以是连续的山脉,也可以是比较小的山脊,有陡的也有平的,明白了岭和峰的区别,是不是一样子就明白了为啥苏轼写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还有岑,又小又高的山叫岑,最早这个字泛指山,李白的诗“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这个岑就是山。后来又引申出高和山顶这些含义,像普陀山以前就叫梅岑,天姥山也叫天姥岑等。
那些又高又陡的山,叫峭,正因为这种山峰陡峭难行,才给现代攀登者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和刺激感。孟郊写过“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写山的险峻陡峭,也写攀登者的勇敢和决心。

再说嶂,嶂就像直立的屏障,是说那些地形极陡的山脉,像福建的赤峰嶂,广东的白云嶂都像大自然故意设的屏障。所谓“层峦叠嶂”说的就是这类山峰屏障一样连绵起伏。
我们常说“三山五岳”,这里边的岳就是对高耸入云山体的尊称,五岳更是家喻户晓,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礼记》里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把对五岳的重视和朝中“三公”重臣相比;古诗里有“岳”的句子也很多,像“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等。
除了上边这些以外,两山之间,有水的叫峡;又低又平的叫冈,一圈陡顶上平的叫崮,山脚叫麓,山顶叫“顶”,山的倾斜面叫坡;不长草的叫屹、多草多树的叫岵。

这些关于山的雅称,不只是种地理标识,更是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载体。每一种称谓都凝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哲思,也为山川赋予了超越形态的文化生命。#传统文化##涨知识##传统文化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