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花影幻,水中月华梦
“镜中花,水中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意象,用来形容那些看似美好却无法触及、无法拥有的事物。这个成语源自于《庄子·大宗师》中的故事,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这个意象常常用来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同时也暗示着这些美好往往遥不可及,是人们心中的一种渴望和遗憾。
具体来说:
- "镜中花":指镜子中的花朵,虽然看起来美丽,但实际并不存在,只能通过镜子看到它的倒影。比喻美好的事物看似触手可及,但实际上是虚幻的,无法真实拥有。
- "水中月":指水中的月亮,虽然月亮看起来真实,但其实是倒影,并非真正的月亮。比喻真实的事物可能只是表象,背后的真相可能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美好。
这两个意象常被用来形容人生、爱情、理想等领域的种种虚幻与美好。
相关内容:
“镜中花、水中月”
——引自习近平对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作出重要批示(2024年10月10日至11日)
——典出《大智度论·初品·十喻》《红楼梦》
讲话原文: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委办公厅系统为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又专题研究抓落实问题。希望各级党委办公厅(室)更好地发挥基本职能作用,投入更大的力量、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释文:镜里的花,水里的月。比喻虚幻的景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