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站,回望过去辉煌,见证现在腾飞,展望未来辉煌

贵阳站,回望过去辉煌,见证现在腾飞,展望未来辉煌"/

贵阳站,作为贵州省的铁路枢纽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
### 过去:
1. "历史沿革":贵阳站始建于1958年,是伴随着成渝铁路的建成而建立的。 2. "早期功能":当时的贵阳站主要是作为客货两用车站,为周边地区提供运输服务。 3. "发展速度":随着时间推移,贵阳站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
### 现在:
1. "交通枢纽":现在的贵阳站不仅是铁路交通枢纽,还连接了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 2. "设施升级":贵阳站进行了多次改造和扩建,提高了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3. "客流增长":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贵阳站的客流量持续增长,成为连接西南地区与全国其他城市的重要通道。
### 未来:
1. "高速铁路":未来,贵阳站将接入更多的高速铁路线路,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 2. "智能交通":借助智能化技术,贵阳站将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的旅客服务。 3. "区域协同":随着贵阳市及贵州省的快速发展,贵阳站将在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贵阳站从过去的一个普通车站,发展成为如今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未来还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云贵高原上横亘着绵延的高山深谷,自然的鬼斧缔造了当地独特的景观。黔灵、百花、南岳三大山脉环绕盘踞形成天然的椭圆形屏障,贵阳城便坐落其间。


关于贵阳名称的来历,古人认为山南为阳,贵阳恰好处于贵山之南,还有一种说法,源于当地“天无三日晴”的天气特点,阳光可贵。

明代大儒王阳明盛赞“天下山水之秀聚于黔中”,也嗟叹“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山阻水隔,发展受限,“黔道难”成为制约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之一。

与山外的世界相连,是贵州长久以来的夙愿。新中国成立后,百万铁路建设大军挺进大西南,经过数年的努力,造就了一个个世界奇迹。1955年,黔桂铁路都匀至贵阳段动工修建,贵阳站因此而诞生。


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一座火车站,在贵阳人眼里是件顶重要的事。市民欣喜若狂,纷纷奔走相告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1959年初,站前广场举行的通车典礼给老一辈贵阳人留下深刻记忆:人山人海,歌声四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站房上迎风飘扬……当时,这座苏式风格的三层站房吸引了无数旅客拍照留念。

清脆的笛声唤醒沉睡千年的群山万壑,铿锵的车轮冲破落后的桎梏,百姓对山那边的憧憬终于可以抵达。此后的十余年间,以贵阳站为轴心,黔桂、川黔、贵昆、湘黔四条干线以“十字形”骨架向外延展。云南人东出、两广人北上、四川人南下都要经过贵州。时任贵阳站站长毛以能介绍:“到了上世纪80年代,贵阳站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成为了西南地区人民出行最重要的‘旱码头’”。


寒暑交替,奔驰的列车南来北往,从未停歇。数据显示,1975年,湘黔铁路通车,贵阳站年旅客发送量为162万人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到了1988年,车站年旅客发送量激增,达457万人次,1998年甚至达到了570万人次。此时,贵阳站无论从站台规模还是硬件设施来说都已严重落后,难以满足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因此进行了扩建。

历史的潮流奔涌向前,新世纪的贵阳站以崭新姿态扬帆起航。候车室由原来的2个扩建为4个、站台股道增至7条,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能力。时逢“打工潮”兴起,商务交流也愈加频繁,百姓出行的需求和意愿空前高涨。“新站房形似一艘巨轮,俯瞰犹如一只展翅的雄鹰,扶摇直上蓝天。每逢春节、暑运,站前广场上前来购票乘车的旅客络绎不绝,候车室人满为患。我们的职工迎来送往、奔忙不停,虽有委屈辛酸,但更多的还是欢乐感动。那段岁月成为了大家最珍贵的回忆。”原贵阳站党委书记王志立感叹道。

该站客运车间书记许瑾在路局直管站段伊始便从贵阳分局来到贵阳站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为旅客解决出行问题,琐碎而具体,适应的过程并不容易。”许瑾说。旅客背着筐、扛着包、提着桶,嘴里咬着车票,挤进检票口、冲向站台、奔向列车……日复一日,许瑾感受到了那一张小小车票的巨大力量,她渐渐融入,走心共情,想方设法为旅客解决困难。

对讲机、喇叭和剪票钳曾是贵阳站客运员们的“三件宝”。旅客出示车票,客运员核对车次、日期等信息后,在票的一侧剪一个小口。而如今,车站检票流程已从过去排长队等待人工打孔变为刷身份证几秒快速过闸,值守人员也从原来的15人减至2人。


2007年,现任售票值班员的林榕进入票房工作。对他而言,窗口前旅客摩肩接踵、打地铺通宵排队购票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19个售票窗口全部开放都忙不赢。我们常常卡着点吃饭,水都尽量少喝。”林榕说,如今,购票告别了辛苦“跑断腿”的时代,15天的车票预售期让旅客“说走就走、想走就走”变为现实。即使是春运,车站只需开放5个售票窗口就能满足旅客需求。


走入今天的贵阳站,已运营六十多年的它早没了当初的朝气蓬勃,平添了几分岁月沧桑,让人不禁感叹运能紧张一票难求、车内挤得水泄不通的时代已然终结。2014年贵广高铁开通,贵阳北站投入使用,之后,沪昆、成贵、贵南等多条高铁线路相继投入运营,贵阳站的人气有所下降,昔日的喧嚣不复存在。但它的使命仍在,百姓的依托犹存。在许多人心中,这里依然是坐火车的“不二之选”。


“车站既是怀揣梦想出发的起点,也是承载思念归来的终点,铁路发展‘永不到站’,温馨服务‘永不打烊’。”贵阳站党委书记李刚说,如今贵阳站也紧跟时代步伐,迎来了更多的高铁列车,每天接发旅客列车130余趟,高峰时多达180趟。

贵阳站,伫立在城市中央的咽喉要塞,既是贵州交通沧桑巨变的参与者,也是城市繁荣、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无论现在还是未来,这艘巨轮都将继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对于贵阳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网友们这样说——


发布于 2025-07-09 07:44
收藏
1
上一篇:注意!五一临近,贵阳火车站小汽车进出站交通大调整即将实施 下一篇:春运抢票大战升级,贵阳火车站已预售31万张火车票,官方温馨提示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