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巨龙盘踞两千年
在八达岭长城碰到一个美国小伙子,爬得气喘吁吁还在那儿叫嚷“amazing”,他说在课本里见到和亲自瞧见那完全不一样,最让人震撼的是站在箭楼朝远望去,这条石头做成的巨龙在山脊上一直延伸到天边。

有一个细节着实让人感慨,长城的砖块上面刻着工匠的名字,导游说这就跟古时候的“质量追溯体系”差不多要是哪块砖出了问题,马上就能找到责任人,两千年前的质检观念,居然比现在有些偷工减料的工程要实在、诚恳得多。

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团的震撼
第一次踏入一号坑的时候,两条腿差点儿就没力气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八千多尊陶俑,它们摆放得很整齐,每一尊的表情都不一样,在修复的区域,工作人员说,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陶俑全部都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了,把一尊拼好通常得花费好几年的时间。

最精彩的要数青铜马车了,那铜伞的机关构造,即便现代工程师见了,也得由衷地赞叹。两千多年前的青铜铸造技艺,竟然能够制作出灵活转动的伞骨,难怪德国总理默克尔参观时,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了足足半小时,就好像被一件无比奇妙的物品深深吸引了一样,“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敦煌莫高窟:墙壁上的美术馆
洞窟里不让拍照是有道理的,那些壁画在黑暗里都存了上千年,闪光灯闪那么几下就能造成没法挽回的损害,讲解员打着电筒讲解的时候,飞天那衣袂飘飘的模样,仿佛就要从墙面上飞下来似的。

这下总算明白,王道士当年发现藏经洞时为啥会震惊了,五万多件文物就那么静静地躺在洞里,随便拿出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有位法国老太太看着那些被盗走的壁画复制品,忍不住一直流泪,还喃喃自语地说:“这些东西本该留在它们原来的地方才对,”

乐山大佛:山是一尊佛
乘船远眺大佛全貌,那才叫一个震撼,整座山都被雕刻成了佛像,仅仅是大佛的脚面,就能容纳一百多人站立,最为精妙的是它的排水系统,大佛发髻之中暗藏渠道,而耳朵内部宽敞到能容人通行。

当地人提到大佛最近一次“闭眼”是在2003年,实际上是酸雨侵蚀造成的,不过老百姓更愿意认为这是大佛不愿目睹人间疾苦,这样的天人合一的信念,比任何特效都来得震撼人心。

都江堰:活着的水利奇迹
望着岷江的水被鱼嘴分开流走,总算是明白了啥叫“顺应自然”,李冰父子在两千年前修的那工程,到现在还在给成都平原提供灌溉,导游讲解原理的时候可挺直接的——就俩字“深淘滩低作堰”,可就是没谁能超过它。

站在安澜索桥上,晃得双腿发软,想想古人那时候没有起重机,也没有钢筋,就靠着用竹笼装石头,硬是建起了这座堪称“活博物馆”的桥梁都江堰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并不与自然对抗,而是让自然力量为人类服务。

悬空寺:挂在悬崖上的奇迹
爬到上面一看,嘿那寺庙居然是悬空着的!下面十来根木柱子基本上没啥受力,主要就靠着往山体里插的横梁撑着,古代的工匠到底是咋在垂直的崖壁上建起三层殿阁的?

最令人紧张的无疑是栈道,那里的木板狭窄到只能侧身前行,不过就在这样一处充满风险的地方,古人竟然还巧妙构思了排水系统。雨水能够沿着屋檐顺畅地流淌下来,丝毫不会弄湿殿内庄重的佛像。这样的精神,在极端环境中依然追求极致完善,反而比寺庙本身更加令人感慨万分,也自然让人联想到生活里那些在艰难处境中依旧坚持品质的细微之处。

布达拉宫:离天堂最近的宫殿
喘着粗气爬台阶的时候,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不停地磕着长头,缓缓地向上前行。红宫之中的坛城沙画漂亮得令人叹为观止,不过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僧人们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这件作品,却随即就将它扫入河中,仿佛在告诉众人,所谓的繁荣就如同一把沙子般转瞬即逝。

太阳底下,金顶亮得让人都快睁不开眼,可真正闪着光的是那些磕长头的信徒,布达拉宫的价值可不在于那黄金珠宝啥的,而是它说明了信仰能叫人类在高原上弄出个像天堂似的地方。

故宫:紫禁城的数字密码
记不清是第几次造访故宫了,可每次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太和殿广场上一棵树都没有,这可不是因为皇帝不喜欢绿化,而是为了防止刺客藏身,屋檐上的那些小兽可不是单纯的装饰品,它们其实是防火等级的象征。

导游说故宫有9999间半屋子,其实没人真数过。但光是看那些榫卯结构的屋檐,就明白为什么600年地震都震不垮。现在盖楼房要是能用上古人的一半心思,哪还会有那么多楼歪歪。

这些奇迹最让人震撼的并非它们的规模,而是古人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所展现出的无穷智慧,在70岁之前,真的都应该去看看,去了之后你就会懂为什么说“此生无悔入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