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6月28日起生效,民航局新规严格禁止这类物品带上国内航班!

注意!6月28日起生效,民航局新规严格禁止这类物品带上国内航班!"/

根据民航局的新规定,自2023年6月28日起,以下几类物品将被禁止带上国内航班:
1. "锂电池":携带锂电池的旅客需注意,仅限携带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的锂电池作为个人自用物品。超过100Wh的锂电池不得带上飞机。
2. "充电宝":充电宝的额定能量不得超过160Wh。超过此能量的充电宝不得带上飞机。
3. "打火机":易燃易爆物品中的打火机,如烟丝打火机、电子打火机等,不得带上飞机。
4. "液体":携带液体的旅客需注意,单瓶容量不得超过100毫升,且必须放在透明的塑料袋中,并单独放置在行李中。
5. "喷雾剂":含有易燃易爆成分的喷雾剂,如发胶、气雾剂等,不得带上飞机。
6. "管制刀具":任何形式的管制刀具,如弹簧刀、匕首等,都不得带上飞机。
7. "易燃物品":如酒精、油漆、染料等易燃物品,不得带上飞机。
8. "腐蚀性物品":如硫酸、盐酸等腐蚀性物品,不得带上飞机。
9. "放射性物品":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如放射性同位素等,不得带上飞机。
10. "其他危险品":其他可能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品

相关内容:

导 读

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近期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3C认证,上述情况表明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存在安全质量隐患,给民航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持续增大。

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通知要求,各航司及其代理人应加强对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的警示宣传,让更多旅客了解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和管控政策,积极引导旅客不携带不合格充电宝乘机。各机场要充分利用广播、动态显示屏等形式,在安检通道、值机柜台等醒目位置张贴宣传资料或增加提示环节,多场景密集宣传携带充电宝乘机安全风险及管控政策。

通知强调,各机场安检部门要加强对旅客随身携带充电宝查验,严防旅客携带不合格充电宝乘机。各航司、机场要在安检现场增派工作人员,做好旅客的服务指引及解释工作。要合理设置旅客对充电宝的自弃、暂存区域,明确暂存手续和流程,为旅客自弃、暂存提供便利,提升旅客对政策的理解度和配合度。

通知指出,各机场要参考《航站楼旅客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设施建设指南》,抓紧做好航站楼内旅客充电设施的加装、维护,提高充电设备设施的可用性、可得性,更好满足旅客进、出港时的充电需求。

通知还要求各航空公司、机场加强旅客服务人员培训管理,确保员工熟悉掌握充电宝安全风险及政策,以便能够准确、有效地回应旅客问询。同时,各单位要按要求进一步完善锂电池起火、冒烟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预案,增强员工情景意识、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妥善处置。

秒懂3C认证

弄明白什么是合格充电宝

3C 认证,全称为 “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中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 。自 2023 年 8 月 1 日起,国家对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 CCC 认证管理,并规定自 2024 年 8 月 1 日起,未获得 CCC 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相关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此次多个知名充电宝品牌 3C 认证证书被暂停,充分表明这些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可能存在不符合认证标准的问题。

从行业角度来看,部分企业或许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高利润,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把控有所放松,选用了质量欠佳的电芯等原材料。而电芯作为充电宝的核心组件,其质量优劣直接决定了充电宝的安全性 。加之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企业过度追求价格优势以抢占市场份额,却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提升,最终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一事件影响重大。在日常使用充电宝时,若发现充电宝出现过热、鼓包等异常现象,应立刻停止使用,避免危险发生 。若手中持有被召回品牌或证书被暂停品牌的充电宝,需密切关注品牌官方发布的召回信息和解决方案,严格按照指引进行退货、换货等操作 。在购买充电宝时,不能仅仅关注价格和外观,更关键的是要查看产品是否具有有效的 3C 认证标志 。消费者可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所购产品的 3C 认证状态是否正常 。同时,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知名品牌的充电宝,通常情况下,知名品牌在产品研发、生产工艺和质量管控上更为严格,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产品的安全性 。

在此提醒大家

↓↓↓

在选购锂电池、充电宝时

大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

通过国家3C认证的产品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

综合:中国民航报微信公号、民航资源网

编辑:刘慧明

值班主编:谢思楠

监制:赵鹏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发布于 2025-07-08 13:43
收藏
1
上一篇:每天工作几小时界定非全日制用工?解析劳动法相关规定 下一篇:6月28日起,这类东西禁止携带上飞机→严令来袭,出行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