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知道吗?今年夏天咱们得过两个六月!没错,就是农历里多出来一个月,叫“闰六月”。上次这事儿还是2017年,下次得等到2036年。这多出来的六月,到底咋回事,又有哪些讲究呢?

今年农历有两个六月,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查万年历才发现,这现象还挺稀罕,上次是2017年,再往前推,时间就更久了。这农历闰月,说白了就是老祖宗留下的“时间调节器”。农历一年354天左右,比阳历少了十来天,三年一过,就差一个月了。于是,聪明人就想了个法子:19年加7个闰月,差不多每两年多就多一个月,这样农历和阳历就能对上点儿了。但具体加在哪个月,没固定规矩,得看天上的月亮和太阳怎么走。就像天文台老刘说的,这跟调闹钟似的,快了慢了得看具体差多少,今年农历六月后,误差刚好够上加一个月的标准,就“补位”上了。

这“补位”来的六月,民间说法不少。前面那个六月,老话讲“不远行”。为啥?后来才知道,农历六月往往撞上阳历七月,正是小暑大暑天,热浪滚滚。古代可没空调、藿香正气水,大热天赶路,中暑风险高,想想都让人冒汗。再说,地里呢?“六月不锄草,秋收收稻草”,那时候杂草长得比人还快,三天就能蹿半人高。没农药,全靠人工拔草,这时候人手一离开,田里可就乱套了,秋收肯定受影响。还有,过去出门全靠腿或牲口,一趟下来得好多天,不像现在飞机高铁,哪敢随便跑?
到了后面那个六月,习俗又变了,说“宜穿红”。这可不是瞎讲究。有网友认为,这多出来的一个月,感觉上“气”不太一样,杂七杂八的,特别是对老人孩子或者身子弱的人,可能不太舒服。红色在中国人心里就是喜庆、能辟邪,穿点红,戴个红饰品,心里踏实。不一定是红衣服,红袜子、红手链都行,有些家人还给老人定做红腰带、红布鞋,看着都挺暖和,既是祝福,也是亲情的体现。难怪会这样想,图个吉利总是没错的。

但也有人说,从天文上看,闰六月就是农历追上阳历的小技巧,没必要想太多。这些老规矩,更多是古人观察天时、祈求平安的好愿望。
所以说,这闰六月啊,就是个历法小插曲,背后是古人调和天地的智慧,也是人们对顺遂平安的朴素期盼。了解下这些讲究,图个乐呵也挺好,别太当真,也别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