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春分奥秘揭秘,专家深度解析春分“分”的真正含义
春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的3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时开始。春分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即白天和黑夜各为12小时。关于春分的“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时间上的“分”":
- 春分标志着春季正式开始,是春季的中点。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全球大部分地区白天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2. "农业生产的“分”":
- 春分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季,农作物开始播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时节。春分之后的气候逐渐变暖,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 "文化内涵的“分”":
- 在中国文化中,春分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春分时节,人们有祭祖、踏青、放风筝等习俗。这些活动既是对春天的庆祝,也是对祖先的纪念。
4. "阴阳五行的“分”":
- 在阴阳五行理论中,春分是阴阳平衡的时刻。春分之后,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5. "节日习俗的“分”":
- 春分这一天,中国民间有“春分蛋”的习俗,即在这一天鸡蛋几乎可以竖立起来。此外,还有“春分祭日”和“春
相关内容:
视频加载中...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开成石经》的《礼记·月令》中记载:“春分之日,玄鸟至;后五日,雷乃发声;后五日,始电。”春分,“分”的是什么?听听气候学专家来解释二十四节气——春分。(总台记者 杨永青 甘志庆)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程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