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新疆有个忽然火爆起来的地方,大把大把的内地游客都往那里跑,这个地方叫琼库什台(Qongkuxtay),也被写为穹库什台。那么琼库什台是什么意思呢?网上几乎众口一词:是哈萨克语“大平台”。
大平台?谁告诉你琼库什台的意思是大平台的?在突厥语族里你知道“台”是什么意思吗?你就瞎胡乱“台”。琼库什台其实是一个哈萨克语与蒙古语混合的地名“大桦树”的意思——搞不懂新疆的地名就不要胡说乱写。

琼库什台一带的风光
新疆的地名其实非常特别,简单地说是复杂又糊涂。这里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代官方人为的因素。
新疆地名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开头我说的琼库什台类型,即不同语言的混合,不过更多的混合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混合,比如我曾经介绍过的大萨孜,“大”是汉语,“萨孜”是哈萨克语沼泽的意思。再比如阿克苏地区的拜城,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就在这个地方,便是一个维汉混合的地名,“拜”(Bay)在维吾尔语里是富有的意思,70后以前的同学小时候一定看过阿凡提的故事,那么你就一定知道里面反面角色是巴依老爷,巴依不是一个人名,巴依就是Bay的不同译写,也就是富有的人,其实等于汉族农村的财主、地主,所以巴依老爷就是财主老爷。而拜城的“城”,显然就是汉语了。
不过也有殊途同归的地名。典型的例子便是巴音布鲁克。

我们都知道巴音布鲁克草原是新疆最著名的草原之一,而且这个名字一看就是蒙古语的,事实上那里的确也是土尔扈特部蒙古人的游牧地。那么巴音布鲁克在蒙古语里是什么意思呢?是“富足的泉水”。这下我们就搞明白了,在突厥语系中,巴音布鲁克也是这个意思,你只要将巴音布鲁克写作巴依布拉克,就会一目了然。“巴音”就是突厥语系中的Bay,“布鲁克”就是突厥语系中的Bulak,泉水之意,在新疆有很多某某布拉克的地名,著名的如江布拉克、肖尔布拉克等等,就是生命之泉,碱水泉的意思。不过有意思的是,真正在突厥语系里,却将巴音布鲁克叫做尤勒都丝,也写作裕勒都丝,星星的意思,其实也是说那里的泉水多的像星星。
新疆地名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地名含义众说纷纭,而官方则会刻意隐瞒这一特点,尽量往官方认为美好的含义上靠——这其实反而进一步混淆了地名的真实含义,大可不必。
在新疆,一个地名往往有说是维吾尔语的,有说是蒙古语的,有说是哈萨克语,有说是汉语转音的,有说是藏语的,大家争的脸红脖子粗。比如可可托海这个名字,有说这是蒙古语茂密的树丛的意思,有说这是哈萨克语蓝色的河湾的意思,莫衷一是。其实可可托海的正经地名叫富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汉族人称之为富蕴,而当地哈萨克和蒙古族则称之为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的可可苏里湖
再如呼图壁,关于地名含义,一种说法是蒙古语“有鬼”;另一种说法是突厥语“寻求幸福”。官方显然想都不用想就敲定“寻求幸福”了。
这样的地名含义分歧在新疆非常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只举这类地名中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街景

乌鲁木齐街景
关于乌鲁木齐到底是什么语言?什么意思?其实根本是没有定论的,现在官方统一的口径说乌鲁木齐是蒙古语:优美的牧场。其实颇不靠谱。因为根据史料显示,乌鲁木齐这个地名早在唐代就出现了,那时候蒙古人还没有进入新疆(蒙古人进入新疆要在蒙元时期)。同时从语言发音上来讲,乌鲁木齐是蒙古语优美的牧场这一说法也很牵强。还有一种说法是乌鲁木齐的意思是突厥语格斗的意思,但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也和“优美的牧场”一样牵强。而且一个地方叫做“格斗”也实在是暴力和古怪了点。
乌鲁木齐最可能的意思是来自轮台(乌垒台、乌轮台)的转音,这个里面牵涉到很复杂的语言学知识和历史演变,写出来估计你也没心思看,至于轮台是什么意思,据说来自古龟兹语,意义已经不知道了——这就是新疆地名的第三个特点:不知道来自什么语言。
新疆地名的第三个特点:即一些地名不知道来自什么语言,或者说来自古代已经死去的语言,含义根本搞不清楚。这样的地名在新疆有一批,据说都是来自如古代粟特人、吐火罗人等这样一些稀奇古怪民族的语言,如莎车、于田、疏勒,还有龟兹这样现已不用的地名等。其实就是喀什噶尔这个名字,也不大可能是现在官方所说的“各色砖房”的意思,而是很可能来自某种古老的语言,只是已经意不可考。
其他意不可考的古地名还有如焉耆、轮台、尉犁、且末等,若羌也是,但是因为有个“羌”字,因而推断大约与古代的羌人有关。

尉犁的罗布人村寨
不过,虽然有些古地名已经难以考证含义,或者说已经死去,但是,清代的时候,又复活了。这就是新疆地名的第四个特点,死而复生的地名。
历史上新疆有一大批名字随着岁月流逝而废弃了,但是到了清代又被重新启用,而且还大都是用在了不同的地方,如疏勒、鄯善、轮台等,其实现在的地方和古代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最多只是有一些联系。
比如鄯善,历史上的鄯善是一个国,在今天鄯善的南边,若羌一带,事实上,鄯善就是唐诗里经常出现的楼兰。清政府置若羌县的时候(那时候叫婼羌),同时又置了鄯善县,于是就将这个名字给了北邻的蒲昌,而蒲昌这一地名则来自突厥语辟展(Piqan)。事实上,直到现在,当地维吾尔语还是将这个地方叫做辟展。
再如轮台,在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歌中,常出现轮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到底在那里?新疆也有好几个地方在争,其实根据诗歌和一些记述推断,最有可能的是在乌鲁木齐附近,但不管怎么说,唐代的轮台都是在北疆。而今天的轮台县,则是在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也是清政府重新命名的今天的轮台县,则是在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也是清政府重新命名的。而当地的维吾尔语中,至今还是将这个地方叫做布古尔(Bügür)。

轮台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
除了清政府的地名“复活”爱好,清末到民国的时候,中央政府似乎还很热衷于给新疆的一些地名改名,大家都知道的,比如将乌鲁木齐改为迪化,意思是启迪和教化的意思,很简单,叫民国中央政府来看,新疆都是一群化外之民,一群野蛮人,需要启迪和教化。这个名字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正式废弃不用了,其实新疆还有一批这样的名字,有的改自清末,有的改自民国:比如阿勒泰被改为承远,意思是在很远的犄角旮旯里也不忘中央;霍城被改为绥定,意思是安抚平定;玛纳斯改为绥来,意思和绥定差不多;巴里坤被改为镇西,意思很明白,不用我解释了;吉木萨尔被改为孚远,意思是在遥远的地方也服从中央等。
新疆地名的第五个特点,也是最为有趣的一个特点,就是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相互转音。
最典型的是吉木萨尔,看起来似乎是个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但真相其实是唐代金满县的转音,“吉木”即“金满”,而“萨尔”则是“城”,现在再用汉语转过来就成了吉木萨尔了;再如沙雅,官方解释说沙雅的意思是领导体恤、怜悯下属的意思——这个做地名你不觉得勉强吗?其实沙雅名字真正的来历应该是来自唐代在此设立的沙雁州,从沙雁转音而来。还有托克逊,据说是唐代天山县的转音,但是这个说法还有争议。

吉木萨尔修建的北庭都护府仿古景区
特殊一点的例子是乌苏,乌苏是蒙古语,意思是水,原先叫做库尔喀喇乌苏,意为有雪的地方的黑水,后来简称为乌苏,但是乌苏更早的地名叫做西湖,来自于其城北的一片湿地,是典型的汉语地名。而现在,反而是汉语将这个地方称之为乌苏,非汉族语言却将其称为西湖。
我要说的是新疆地名最后一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非常古怪,即一个地方往往同时有着两个甚至更多的名字,分属汉语言系统和少数民族语言系统。而且更奇怪的是直至现在,两种名字还都在同时使用,比如我前面第四个特点中提到的鄯善——辟展和轮台——布古尔,以及文章开头提到的富蕴——可可托海,即是。
估计新疆之外诸省区少有这样的状况。
这也就是说,新疆地名是一个“双系统”的地名。即汉语一套叫法,非汉语民族另一套叫法。除了上面说的之外,还有尉犁——罗布诺尔(罗布泊)、巴楚——玛拉巴什、若羌——卡克里克、莎车——叶尔羌(雅尔坎)、于田——克里雅、民丰——尼雅、博湖——巴合拉西、新和——托克苏、伊吾——阿热吐鲁克、伊宁——固尔扎、新源——巩乃斯、裕民——察汗托海、福海——布伦托海等等等等。两套名字都对,都通用——至少在官方的角度是这样的。
我有一次去鄯善的时候,向当地的维吾尔老乡问路,提到鄯善的这个地名时,发现对方很茫然,赶忙说辟展,对方一下就明白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鄯善的库木塔格沙漠
不过这其中有一种情况是非汉语说的是全称,而汉语说的是简称,这样看起来似乎是两套名字,其实是一回事,比如博乐——博尔塔拉、塔城——塔尔巴哈台、青河——青格里等。
关于新疆的地名,其实远远要比我这篇文字复杂而有趣的多,限于篇幅,以后有机会再专门讨论新疆的地名。

你是否知道这个地名的位置和来历
其实地名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以前上学的时候记得有个老师教导我们:马克思说地名的变迁就是一部政治史(大意如此,年代久远记不清了)。马克思是否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不知道,但是我当时就觉得人家马克思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果然很牛。
通常地名的变迁不过是改朝换代,社会变迁或者为了纪念什么事情,而将老名字弃之不用代之以新,并且意义很明显。比如长安改成了西安,很明显是政治文化中心东移之后的结果;杭州改成了临安,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暂时过渡的地方,虽然宋高宗赵构同学压根就没想到离开。更明显的是北京、北平两个名字相互的折腾,每一次都和定都在哪里有关。当然也有从开始到现在死不改名字,像成都这样的,一直叫了好几千年。
至于新疆,因为本身就处在众多民族更换交替,杂处共生的欧亚大陆大通道上,因而地名也随之让人眼花缭乱,鲜活的反映着这片土地变换和交融的历史。
大体上来看,新疆的地名北疆多为蒙古语和以哈萨克语为代表的突厥语系地名,也有塔吉克语地名等,中间还穿插了很多汉语地名,其中伊犁直属地区多一些维吾尔语地名;南疆更复杂一点,以维吾尔语为主,间或有汉语地名、藏语地名和一些已经消亡的种族语言地名。这种情况再加上两套语言的地名和历史上地名的不断变化,新疆的地名完全是错综复杂、五花八门,让不明就里的人一头雾水。
至于“新疆”这个名字,有解释说是因为清朝政府把边远一些的地方都称之为新疆,比如贵州新疆、云南新疆等,而新疆则被叫为西域新疆。后来清政府将其他地方的新疆二字都去了,单独以新疆称呼西域新疆。
我觉得,如果真是这样,只能说清政府的地名委员会太过糊涂。但历史已经不可改变,无论新疆叫什么名字,这片辽阔而壮美的土地,都将是我们永远的疆土。

壮美的新疆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