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是人生的美丽篇章,留给了新人一生的珍贵回忆。
如今,婚礼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西式婚礼,中式、汉婚等婚礼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现代婚礼里常见的“交杯酒”,其实就是古代婚礼中“合卺礼”的演变而成,但它代表的意义却一直没变。

汉式婚礼的流程十分完善,其中最有趣的一环就是新人进行合卺礼(合卺的意思是,新人共饮一杯酒),他们用的酒杯是一个葫芦切成两半的。
赞礼官把甜美的酒水倒入切开的、带有一点苦味的葫芦里,新人各自喝完一半后互换喝光,然后把葫芦重新拼合,再把葫芦缠紧。
新人一同饮完一杯酒,象征两人从此能够共患难、永不分离。
据说,汉式周制婚礼是中华婚礼的源头,没有豪华的聘礼,没有浪费的场面,也没有吵闹的宴席,
这个仪式重视的是夫妻之情与白头之约,讲究夫妻“共食而牢,合酳(yìn)而卺”。
那么汉式婚礼都有哪些仪式和习俗呢?
汉式婚礼礼仪分为婚前礼和正婚礼、还有婚后礼。
婚前礼
婚前礼便是“三书六礼”环节。三书是指聘书、礼书、迎书。
传统的六礼之俗: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亲迎之前夕,还要行醮子礼和醮女礼。
醮子礼
醮,读作,《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一是指古冠、婚礼所行的一种简单仪式。二是祭祀的意思。
醮子礼,在新郎出门迎娶之前,厅堂的桌上摆着酒壶和酒杯,新郎的父母身穿礼服坐在堂上,新郎走到父亲跟前,
父亲递给新郎一杯酒,新郎双手接过,先向祖宗祭拜,轻洒于地面,再一口喝完。

然后,父亲告诫儿子从今天开始要成熟起来,建立自己的家庭,从此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婚礼本就是礼,没有教育就不是礼。
而醮子礼其实是婚前的家庭教育,父母亲不应该只是命令和安排,
子女也要敞开心扉,去接纳一个新的人进入家庭,成为亲人,并帮助新人建立家庭和品德。最终,家庭和睦才是万事顺利的根本。
醮女礼
和醮子礼一样,新娘嫁出去之前,父母也要嘱咐女儿,希望她们以后能够心心相印,相互谅解,相互扶持,最后祝愿新人幸福长久,白头偕老。
正婚礼
正婚礼由沃盥、对席、共牢、合卺、结发等仪式组成。
沃盥:
新人在正婚礼仪式前清洗双手的仪式,象征以干净的肉体和心境进入这场仪式。
对席:
新人在案前对面而坐,正式进入主要仪式状态。
同牢:
新人共食同一鼎烧的佳肴,象征今后要同甘共苦。
合卺:
新人拿着特制的合卺杯对饮的仪式,此仪式是后来喝交杯酒的起源。
解缨结发:
新人各自剪下一缕头发,用红绸带绑在一起,象征着把两个人紧紧连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撒帐:
用红枣花生等东西撒给新人,祝愿新人早日生子。

婚后礼
传统的婚后礼俗分为七个步骤,1、认大小,2、试厨,3、著代之礼,4、上喜坟,5、庙见礼,6、三朝回门,7、归宁。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汉式婚礼也分汉制、唐制、宋制、明制,整体流程在仪式中各有差异,但其义不变。
在现代看来,一场婚礼仪式不一定是场面上多么的富丽堂皇,花草铺满,也不一定是婚礼司仪在流程上安排非常多的创新环节,应该是四个字:合适就好。
但是这个合适就好的背后,一定是真心,一定是充分的了解。
来源:微信公众号“搜古论今”
作者:绵柔
编辑:景晨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