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过年习俗揭秘,为何鲤鱼和肉馅饺子成忌讳?读点文化传承

孔府过年习俗揭秘,为何鲤鱼和肉馅饺子成忌讳?读点文化传承"/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孔家家族的府邸,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府在过年时有许多讲究和习俗,这些习俗反映了儒家文化对生活的细致态度和对祖先的尊重。
孔府过年时忌讳鲤鱼和肉馅饺子,原因如下:
1. 鲤鱼:在中国文化中,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寓意生活富足。但是,孔府忌讳鲤鱼,主要是因为“鱼”与“余”谐音,而孔子家族对“余”字有特殊的忌讳。在儒家文化中,“余”字常常与“多余”、“剩余”等负面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因此孔府在过年时避免使用鲤鱼,以示对孔子的尊敬。
2. 肉馅饺子:在北方,饺子是过年时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幸福。然而,孔府忌讳肉馅饺子,原因与鲤鱼类似。在汉语中,“肉”与“月”谐音,而孔子家族对“月”字也有特殊的忌讳。因此,为了避免与孔子的忌讳相冲,孔府在过年时不会制作肉馅饺子。
孔府的这些忌讳体现了儒家文化对语言的敏感和对祖先的尊重。在孔府的过年习俗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讲究,如祭祖、贴春联、放鞭炮等,这些习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寓意。

相关内容:

文|戴永夏

山东曲阜的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裔长支世代居住的地方,也是孔孟之乡的核心。孔府的生活习俗,既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色,向为世人所称道。孔府过年的习俗,就很具有代表性。

腊八施粥格外忙

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民间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去孔府过年,从腊八这天就开始了。腊八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腊八粥进行。

孔府的腊八粥分为两种。一种是粗的,给仆人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另一种是细的,内宅、十二府及上供用。这种粥很讲究,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粳米等原料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既好喝又好看。

腊八这天,平时回家吃饭的仆人,全都来到府里喝粥。喝粥时,每人还发给一斤馍馍。同时府里还要给十二府的本家送粥,给祖先牌位和佛爷供粥。由于粥的供应量很大,要安排很多人熬粥,“户人”中的烧火户这天也专门来烧火。

腊八过后,便开始大扫除和“蒸壮”。所谓“蒸壮”就是做年货——用八口大锅蒸年糕、豆包、花卷、馍馍等,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三的晚上祭完灶为止。

院子里的布置也从腊八后开始。腊月十五日,仆人们在前堂楼院中间竖起一根三丈高的红漆杆子,称“朝天杆”。杆子上边有个绿花顶和三角钩,钩上挂一个大铁丝红灯笼,内放一支一斤重的大红蜡烛,每天点着,用滑车拉上去,一直点到正月十五。

祭灶轻视灶王爷

腊月二十三为“辞灶”,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又称“祭灶”“小年”。一般民众对灶王爷恭敬又虔诚,生怕得罪了他,他会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然而在孔府,人们却看不起灶王爷,祭灶时便表现出对他的轻慢。

祭祀别的神灵,都由衍圣公亲自主祭。唯独祭祀灶神,衍圣公从不出面,而由当差的代祭。灶王爷的神位,也不许供在孔府的厨房,只能放在一间多年不用的柴火间里。祭祀的时候,当差的只是下命令似的对灶神嘱咐几句,并不祈祷什么。因为“圣人自有天保佑”,灶王爷无能为力。

孔府之所以这样轻视灶神,不只是因他位卑官小,更因他品格低下,好搬弄是非,在上司那里打小报告。

祭祖拜神迎新年

腊月三十是“除夕”,人们要向旧岁告别,礼仪自然很隆重。这天,府内到处张灯结彩,燃檀香木,铺设地毯;院子里搭着彩棚,拉上彩带,营造出浓浓的年味。

穿着一新的衍圣公(当地称“公爷”)和夫人在赞礼生或女仆陪同下,先后祭拜家庙、影堂、祠堂、慕恩堂、佛堂等庙堂,行三跪九叩大礼。

每个祭拜之处都放十大碗供菜、两盘馍、三杯酒,点燃两根红烛。与此同时,孔府的司房、门房要祭拜财神爷,花园的园夫祭拜花神,仓房的仓夫祭拜仓神,内厨、外厨的厨役要恭迎灶王爷回宫……整个孔府香烟袅袅,红烛闪亮,阖府人都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向各路神祇表示感恩和敬畏之情。

衍圣公和夫人祭拜完后,便来到前堂楼正厅。全府人员鱼贯而入,向公爷和夫人磕辞岁头,依例领赏。

大年初一子时起,孔府正式迎春拜年。这时,执事人员拿着“纸码”,到各处点燃信香、红烛,燃放烟花、爆竹;公爷、夫人喝用莲子、红枣和江米面熬制的“元宝汤”。喝完后,再到前楼庭院正中的天地棚祭拜天地神灵。拜完天地,再去家庙、影堂、祠堂、慕恩堂等处祭拜。一路上,踩着各院事先撒满的芝麻秸,名曰“踩岁”,取“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意。

大约清晨七点左右,府里各处祭拜完毕,衍圣公由百户官、管勾官、诗乐官和典籍官陪同,前往孔庙祭拜。这时,孔庙大成殿内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像前供着整猪、整羊等供品,由赞礼生鸣唱,衍圣公行三跪九叩礼,随行官员亦陪同跪拜。

孔府过年,礼仪隆重,忌讳也颇多。

忌讳之一是摆供忌用鲤鱼。这是因为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

再一忌讳是年夜的饺子忌放肉馅,这是为纪念子路。相传子路是孔子最信任的弟子。他离开孔子到卫国做官时被人杀害并剁成肉泥。孔子得知此消息后,从此不再吃肉酱。这两则忌讳看似平常,但其中却蕴含着儒家忠、孝、节、义的思想。

元宵面灯卜旱涝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俗称“灯节”。孔府灯节的内容之一,就是与民间同乐。

春节期间,曲阜民间几乎村村都组织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舞狮子等活动,各村的龙灯队都自愿到孔府表演,因此春节期间孔府里的龙灯表演接连不断,元宵节这天更是达到高潮。村民玩龙灯时,孔府当差的和“花炮户”还要燃放焰火。有的差人还将孔府里存放的各种头型面具拿出来,跟村民一同表演。

再一项活动是点面灯。从正月十四开始,孔府管事便召集十几个女仆,用豆面捏一些用豆油点燃的“灯盏”,正月的捏一个鼻儿,二月的捏两个鼻儿,以此类推,直至捏够十二个月。

另外,还准备了明角灯、绢纱灯、骡马灯等,供元宵节晚上用。第二天下午,孔府各房、孔林、孔庙、东场、西仓、车棚、马号等部门都派人来领取豆面灯,到了晚上点起来。这晚衍圣公还要祭拜各路神祇,送他们返回天地三界。

当晚,要将已燃烧过的面灯取来,占卜当年的旱涝情况。若面灯内水汽大,就表明该月的雨水多;若面灯内干枯无水汽,就表明该月干旱少雨。

晚上十点左右,再次烧香摆供,焚化纸钱,燃放鞭炮,把祖先牌位收起,表示把祖先送走。至此,孔府的大年才算过完。

发布于 2025-07-07 20:42
收藏
1
上一篇:山东省梁山县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我国古代婚礼中的合卺礼揭秘,蚂蚁庄园6.10最新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