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镶嵌于昆明城中的一块“绿宝石”,被文化名人汪曾祺誉为“昆明的眼睛”。

元朝以前,滇池水位较高,翠湖还与之相连,属于昆明城外的小湖湾,有稻田、菜园、莲池,俗称“菜海子”,颇有水乡的味道;又因湖东面竹林岛池中有9个泉眼,“九泉所出,汇而成池”,又名“九龙池”。

后来滇池水位下降,翠湖独立成湖,渐成今天的模样。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

阮 堤 与 唐 堤
“翠湖”水域阔大,总面积21公顷,水面就占了15公顷。

两道长堤呈十字形交汇于园中,其一为南北横向,叫“阮堤”,是道光年间云南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而筑,其一为东西纵向,叫“唐堤”,于民国年间修建。



漫步长堤,翠湖一湖碧翠的水光之色徐徐纳入眼中。

观 鱼 楼
观鱼楼下水中有红鱼、锦鲤无数,嬉游其间,悠游自在。每有游客投喂,群鱼争相抢食,趣味十足。

观鱼楼雕梁画栋,琉璃碧瓦,周边建筑也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折蜿蜒,行走其间,颇有江南园林之味。

竹 林 岛
竹林岛上茂竹成林,一片碧翠之色,浓浓的绿茵之下,清凉怡人。


竹林岛临水,特设置了亲水平台,每至夏日时分,满塘的荷花绽放,于亲水平台赏花闻香,不亦“近”乎。

海 心 亭
海心亭始建于清康熙31年,历史上曾有“东面高楼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说,可见其在翠湖中的位置之重。

海心亭上匾联众多,是当时的文人墨客云集之处,喝茶聊天,谈古论今,有情有趣。

莲 华 禅 院
文人总是有别样的情致,虽有海心亭,昆明人倪春仍有感于翠湖“一亭之外,别无容膝”,于清嘉庆初年与雨庵和尚合作,在海心亭旁建莲华禅院。
老照片里的莲华禅院


莲华禅院今貌
莲华禅院以莲闻名。清穆宗载淳曾赐“妙莲涌现”匾,禅院有名联“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亦有“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等佳句。


今日莲华禅院,清幽雅致,是翠湖花卉、书法、绘画和摄影等的展出地,间或还会有大戏在此上演。

西 南 岛
西南岛因形似葫芦,又称葫芦岛。岛上广种棕榈,芭蕉油绿,青草如茵,颇有热带风情。


西南岛上有音乐家聂耳的砂石雕像,雕像前时常有市民在此吹拉弹唱,载歌载舞。

水 月 轩
水月轩于清光绪三十年前后建成,当时一位富家子弟在此植柳凿池、布置假山、建屋造园,名为“水月轩”,并开设照相馆,还开办了云南第一家购票入场的电影院。

如今的水月轩内遍植林木,树间林下的空地里常聚满了跳舞的人群,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翠 湖 观 鸥
1985年以来,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到昆明避寒过冬,翠湖成为它们栖息嬉戏的上选之地,引来无数市民围观。

他们或抛起鸥粮,引来无数海鸥抢食,或手持鸥粮高高举起,期待着海鸥直接从手中叼走,与它们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其乐融融的画面。


作为历史悠久的城中心公园,翠湖一向都是人气爆棚,无论是想和大妈们一起跳一场热热闹闹的广场舞,还是想找个安静的一隅之地喝喝茶,看看书,这里都能满足你对生活形态的不同要求。

市井味儿足
想寻找城内人气最足的公园,来翠湖就对了。

这里永远都汇集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能歌善舞的人们围在一起,跳着欢快的广场舞,感兴趣的话你随时可以加入进去,成为欢乐的一个因子。

小资情调满
逛累了,来补充点能量吧。翠湖周边的美食不要太多,老房子石屏会馆吃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老建筑的古味可赏;竹里馆竹影婆娑里来个二人餐,那是掩映在青翠之中的浪漫。




小吃当然也不少,仓园巷中昆明特色美食应有尽有。沿巷子走到钱局街,那可是昆明文青至爱的小资一条街,各种稀奇古怪和新潮好玩的东西都能淘得到哦。




文艺气息浓
如果不想大餐一顿,只是想歇歇脚,那不妨来翠湖里的二楼露台喝喝茶吧,或在星巴克中来杯解乏的咖啡,雕刻时光咖啡馆里翻几本闲书,一个午后的阳光里,时光就这样悄然滑走。

或者,只需轻轻踱步,就能来到近在咫尺的云南大学,沿九十五级石阶拾级而上,赏会泽院的古典雅致,感悟贡院里的前尘旧事,或坐在高大的林荫树下,看松鼠在其间爬上爬下。

历史意味深
翠湖历史悠久,早在1917年,在九龙池就建有昆明第一座自来水厂的抽水泵房和水池,如今被改造为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你不妨来参观一下。


与翠湖一路之隔,更有素有“将帅摇篮”之称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训练场上走一圈,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学员训练时的叱咤之声,历史意味悠远深长。

在翠湖,无论是想感受这个城市的地气儿
还是想独自一人享受一个宁静的下午时光
或者沉浸于这个城市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抑或熏陶于它厚重的历史底蕴里

你都能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在昆明,懂得翠湖,懂得生活
你,来了没有

来源:昆明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