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静 通讯员 李文瑶
“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这是苏东坡在杭州所做的诗句,而他口中的这条让北山南屏相通的堤坝,正是苏堤。

3月11日,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联合杭州大地之野自然学校推出“走读杭州”亭留系列活动。虽然天公不作美,一路上细雨霏霏,但在网名“远方”的研学老师胡志炯带领下,走读爱好者们热情不减。虽然很多人对苏堤六桥不陌生,但这趟行程依然收获满满。
【苏堤和苏轼】
说起苏堤,不得不说说杭州的老市长苏东坡。
苏东坡曾于北宋后期两次来杭任职,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1074年,任通判三年。第二次是1089年-1091年,任知州两年。苏堤正是在他第二次来杭后组织建造的。

据《元史》记载,元佑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堆筑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虽说这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的堤岸出雏形,但彼时六条桥的名字都已有了,据说这些名字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
【苏堤六桥】
苏堤是纵跨西湖南北两岸的长堤,全长2797米。其中,以长堤六桥和桃红柳绿为主要景观特色。
为什么苏堤上要造六座单孔石拱桥呢?
“古时西湖边多渡口、码头,所以作为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需要连接东西航线的纽带,所以六座形态各异的桥就是最好的选择。”胡老师表示。

古时,苏堤上的桥以吊桥为主,像火车闸口一样,白天放下便于行人通行,晚上则由锁链拉起,“拦腰斩断”,方便船只通行。一直到明代,才变成如今石桥的模样,民国时期,桥上还可通车。
一般来说,苏堤南口为起点,北口为终点。但今天大家从苏堤北口出发,从第六座桥看起,来了一场观桥之旅。

跨虹桥
作为六桥中最长的一座古桥,也是唯一一座移动过桥址的。跨虹桥连接西泠渡和金沙港。桥体部分始建于明朝,栏杆和路面却是清代铺就的。

东浦桥
来到东浦桥,能明显感觉到桥体长度大幅简短。
苏堤六桥的名字很有意思:跨虹桥、东浦桥、压堤桥、望山桥、锁澜桥、映波桥。其中,五座桥的名字皆是动宾结构,唯有“东浦桥”有些不一样。
远方老师解释道,一种说法是抄录时有笔误,实则为“束浦”,另一种说法则是东在这里的用意等同于“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意思,有使动的用法。

压堤桥
压堤桥,又称压隄桥。在远方老师的解读中,这是六桥中最重要的一座,因为它连接了最重要的两个港口:东边涌金门(今西湖新天地处)的码头和西边的茅家埠。据说桥下之水特别深,是去灵隐天竺,船只必经之道。

沿途还能看到小松鼠
“涌金门畔遍植柳树,古时这是个被称为‘柳州’的码头,是城门外告别的地方。”而且,压隄桥所处位置既是苏堤的黄金分割点,亦是东西航线上的南北分割点,“这是美学角度,仔细想想,会比对半分要更有韵味。”

望山桥
站在望山桥上眺望,离大伙儿最近的就是划分南山北山的丁家山。

连通涌金门和花港(最早的花港在丁家山的位置)的望山桥,据说在此可以同时看到南北高峰和三台阁(三台山),只不过这里看到的是左右方向,而真正的双峰插云则是前后方向。

锁澜桥
锁澜桥的独特之处首先体现在“锁澜”二字。“往这边看水流湍急,过了桥是不是就要平稳不少?”
在锁澜桥上,你可近看小瀛洲,远望保俶塔,感受近实远虚的美丽。

锁澜桥桥栏上有一种独特的繁复装饰纹路,这是柿蒂纹,常见于丝织品上,因横跨四个方向而闻名。

映波桥
作为苏堤六桥上的第一座桥,映波桥连通清波门和赤山埠。与花港公园相邻,垂杨带雨,烟波摇漾。

与其他几座桥望柱是植物不同,映波桥的望柱是九生龙子中的狻猊。“它既不是狮子老虎,更不是麒麟之类。狻猊多见于寺院门口和香炉上,所以桥上有狻猊,说明附近一定有寺院。”远方老师补充道,而花港观鱼原来确实有座寺庙,那就是定香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