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机场砥砺奋进三十载,通航发展迅猛成就辉煌
西双版纳机场自通航以来,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重要航空枢纽。以下是一些关于西双版纳机场发展迅猛的要点:
1. "航线网络扩大":通航初期,西双版纳机场仅有少量国内航线。如今,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0多条,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及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
2. "旅客吞吐量增长":30年间,机场旅客吞吐量从最初的几十万人次增长至现在的数百万人次,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客货集散地。
3. "航空运输能力提升":随着旅客吞吐量的增长,机场不断升级改造,提升航空运输能力。目前,机场拥有两条跑道,可满足各类大型飞机的起降需求。
4. "基础设施完善":机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新建航站楼、停车场、酒店等配套设施,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5. "国际合作加深":西双版纳机场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东南亚国家航空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区域航空市场发展。
6. "旅游推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重要门户,西双版纳机场积极推广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7.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西双版纳机场的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带动了旅游、物流、餐饮等产业。
总之,西双版纳机场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
相关内容:
云南网讯(记者 胡晓蓉)记者近日从云南航空产业投资集团了解到,截至4月7日,西双版纳机场通航整30年。30年来,西双版纳机场坚持“人民航空为人民”的发展理念,积极与先进对标、与国际接轨,扎实培育四通八达、密集高效的国内、国际航空网络。
目前,西双版纳机场拥有航线66条,通航城市有昆明、丽江、大理、成都、重庆、上海、广州、北京、香格里拉、曼谷、清迈、琅勃拉邦等国内外50个城市(其中国内45个、国际5个),1周起降航班1050架次。21家航空公司在西双版纳机场运营,各航空公司的进入和多条航线的开通,为西双版纳经济、社会、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西双版纳机场也被誉为“中国支线机场的一面旗帜”。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旅游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西双版纳机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凸现。
在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多年来,西双版纳机场不断规范运行秩序,提升机场运行质量,提高航班正常率,提升航班延误后的处置能力,改善机场保障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近年来西双版纳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在全国机场中持续位列前茅。先后荣获民航总局授予的“全国民航机场飞行区管理先进单位”、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航“精神文明标兵单位”、西南“文明机场”等荣誉。
西双版纳机场地处中缅、中老边境,于1987年12月1日动工兴建,1990年4月7日正式通航投入运营,1997年1月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口岸机场。1993年,机场进行了第1次改扩建,1998年进行了第2次改扩建,2002年进行了第3次改扩建。改扩建后的西双版纳机场等级由4C级提升至4D级,机场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年旅客吞吐量最高可达350万人次,实现了“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