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荒废的村镇会日益增多,这属于自然现象,无需过度阐释。在这些荒废的村镇里,部分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多年之后便会完全坍塌,沦为残垣断壁;而有些虽无人居住,可家具和房屋却完好无损,宛如独特的风景般存在,饶有趣味,例如乐山的兴隆里。

乐山名气最大的景区当属乐山大佛,而最具知名度的废旧老街道或许就是兴隆里了。它坐落在五通桥区竹根镇花盐街中部,处于乐山市区的城郊地带,位于青龙山与茫溪河之间的斜坡台地上。此地离乐山城区并不远,仅20多公里,开车大约40分钟就能到达。

兴隆里是一条因盐业发展而兴盛起来的老街。有记载显示,五通桥开展蓄卤制盐的历史,可追溯到开明故治鳖灵所处的时代。北宋庆历年间,“卓筒井”取卤制盐技术日益成熟,吸引了众多盐商前来定居。随着人口增多,原居住地容纳不下,自清朝末年起,便在兴隆里逐渐形成了街道。即便从那时开始计算,这条街道也已有将近200多年的历史了。

往昔盐业兴盛,兴隆里也声名远扬。据当地年近九十的袁淑群老人追忆,那时的兴隆里十分热闹,码头上泊满了船只,经商之人、苦力劳动者以及路过此地的人都会下船歇脚,让本就不宽阔的街道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商业也极为繁荣,旅馆、茶楼等应有尽有,而且常常宾客盈门,生意红火。

令人惋惜的是,近几十年间,盐业发展大不如前,失去了往日的兴盛,兴隆里也随之渐渐衰败,不复往昔的繁荣景象。为了维持生计,年轻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老人们因种种无奈,只能继续留在此处生活。然而,岁月无情,人口日益减少。到如今,整条街道冷冷清清,几乎看不到什么人,仿佛已被人们遗忘,如同被废弃了一般。

踏入兴隆里,在青石板路的两侧,分布着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四川传统民居。这些民居采用砖木结构,屋顶覆盖着小青瓦。尽管有一部分房屋已经倒塌,但大部分依然保存良好。颇为奇特的是,很多完好的房屋内部竟然摆放着家具,地面也较为干净整齐,仿佛主人刚刚离去。若不是院子里杂草疯长,谁都难以想象这是一条废弃的老街。

兴隆里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它坐落于景色清新秀美的茫溪河畔,与乐山大佛的距离较近,路程不到20公里。尽管它如今已被废弃,但价值犹存,就这样任其荒废着实令人惋惜。为何不借助乐山大佛的影响力来打造旅游景区呢?这说不定也是一条可行之路,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