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之绝妙解析,何以为“绝”?(上篇)

滕王阁序之绝妙解析,何以为“绝”?(上篇)"/

《滕王阁序》之所以被誉为“绝”,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文采飞扬":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使得文章语言华美,意境深远。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的例子。
2. "情感真挚":王勃在文中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这种真挚的情感感染了读者,使得《滕王阁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 "结构严谨":《滕王阁序》的结构非常严谨,分为引子、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子部分交代了背景和主题,正文部分详细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象,结尾部分总结了全文,点明了主旨。
4. "思想深刻":王勃在《滕王阁序》中不仅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象,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这种思想的深度使得《滕王阁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 "影响深远":《滕王阁序》自问世以来,便广受赞誉,成为千古绝唱。它不仅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还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滕王阁序》之所以

相关内容:

(原创)


王勃的《滕王阁序》被称为千古第一骈文、千古名篇、千古一绝。 “绝”的本义是断,引申指穷尽、不再接续。指已到极点的,不能再继续或超越的。《滕王阁序》正是如此,那么绝在哪里,在此分篇连续予以探究。

一绝

从骈文文学艺术角度看,《滕王阁序》历经一千三百多年,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1、公元675年秋,王勃作《藤王阁序》之后,唐代王绪作《滕王阁赋》,王仲舒作《滕王阁记》(且久已失传),文学史上称之为“三王记滕阁”。王绪、王仲舒的赋、记, 皆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之下,且鲜有人知,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独有《滕王阁序》,闪耀千年,令人惊叹!

2、公元820年,韩愈受时任洪州刺史及江西观察史(王仲舒)之命,作《新修滕王阁记》。其文首言:“愈少时,侧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文末曰:“……愈既以未得造观(前去观赏)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 ”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因作《新修滕王阁记》载名其上,能够与三王排列被视为个人荣耀。语虽谦,然足见韩愈对王勃《滕王阁序》的佩服与赞叹。


3、毛泽东对王勃的诗文十分喜爱,惜才爱才,称其“英俊天才”,慨叹:“惜乎死得太早了!”“……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很可以读”。毛泽东特别喜爱《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以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如今,毛泽东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联被镌刻在滕王阁立柱上。王勃的佳句和毛泽东的书法珠联璧合,千古一人与千古名句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以上三点 ,可称为“一绝”。

2024年6月8日


发布于 2025-07-05 07:47
收藏
1
上一篇:品鉴千古佳作,深度欣赏经典骈文滕王阁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