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烟火气,藏在每一碗热乎饭里
清晨的风裹着大麻糕的香钻进窗户,巷口豆腐汤的热气模糊了早餐店的招牌,穿校服的孩子捧着小笼包跑过,嘴角沾着金黄的蟹油——常州的一天,从美食里醒过来。
常州的美食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本地人天天吃不够,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答案很简单:每一口都藏着“家”的味道。

蟹粉小笼包:咬一口就爆汁的江南温柔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再喝汤”——常州人吃小笼包的顺口溜,像奶奶的唠叨一样,刻在每个常州人的骨子里。
刚出笼的小笼包端上来,一个个圆滚滚的,顶端缀着一点蟹黄,皮薄得能看见里面晃动的汤汁。用筷子夹的时候要轻,不然“噗”的一声,汤汁就会溅到衣服上。咬开一个小口子,先吸一口汤——我的天,鲜得直眯眼!是蟹粉的鲜甜和猪肉的香混在一起,没有一点腥味,像喝了一口浓缩的江南秋意。再咬一口肉馅,嫩得像棉花,配点香醋和姜丝,酸溜溜的解腻,连吃三个都觉得不过瘾。

上次带外地朋友去吃,他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说:“这才是小笼包该有的样子!”
大麻糕:常州人的早餐魂
巷口的麻糕店总是排着队,刚烤好的大麻糕从桶里拿出来,表皮鼓得像小包子,芝麻香飘得老远。老板会笑着问:“甜的还是咸的?”——甜的裹着白糖,咬开后糖汁流出来,甜得刚好;咸的是椒盐味,里面有葱花,香得扑鼻;还有一种是“双拼”,一半甜一半咸,适合像我这样贪心的人。
配一碗豆腐汤才是绝配。豆腐汤里有嫩豆腐、鸭血、百叶丝,撒点虾皮和香菜,淋上香油,喝一口,清爽鲜滑,和大麻糕的酥脆刚好中和。冬天的时候,捧着碗豆腐汤,咬一口大麻糕,热气从喉咙暖到胃里,连风都变得温柔了。

我小时候上学,每天早上都要吃一个大麻糕加一碗豆腐汤,现在工作了,还是会特意绕路去吃,因为那是“小时候的味道”。

银丝面:细如丝的江南鲜
“吃碗银丝面,才算到江南”——常州人对银丝面的骄傲,写在每一碗面的汤里。
银丝面细得像头发丝,煮好后捞起来,白得像玉,放在碗里,撒点葱花和蛋皮,浇上熬了几个小时的鸡汤。汤清得透亮,鲜得能喝出鸡的香味,没有一点杂质。夹一筷子面,吸溜进嘴里,软滑得像丝绸,每一根面都吸满了鸡汤的鲜。
可以加鳝丝浇头——鳝丝炒得嫩,裹着汤汁,拌在面里,每一口都有鳝鱼的鲜;或者加虾仁,新鲜的虾仁Q弹,配上面条,鲜得连汤都要喝光。上次我加了鳝丝和虾仁双浇头,朋友看我吃得香,说:“你这碗面,比我吃的海鲜面还鲜!”
溧阳扎肝:藏在深巷里的传承
溧阳的扎肝是常州的“隐藏款”,只有老食客才知道。上次去溧阳玩,民宿老板娘说:“你们一定要吃扎肝,不然等于没去溧阳!”
扎肝的做法很特别:用猪小肠把猪肝、油豆腐、带皮猪肉和笋干捆起来,像个小粽子。然后放在锅里,加酱油、糖、料酒,慢炖一个小时,直到颜色红亮,汤汁浓稠。切开后,猪肝滑嫩,没有腥味;油豆腐吸满了汤汁,咬一口爆汁;带皮猪肉肥而不腻,笋干爽脆——每一口都有层次感,像在吃一段关于奶奶的回忆。
老板娘说,她奶奶做了一辈子扎肝,现在她接过手艺,每天都要做几锅,“这是溧阳的老味道,不能丢”。
天目湖鱼头:大自然的馈赠
天目湖的鱼头砂锅,是常州人的“鲜”字代表。上次去天目湖玩,朋友说:“不吃鱼头,等于没去天目湖!”
用天目湖的野生大灰鲢,鱼头很大,放在砂锅里,加清水、生姜、葱,慢炖两个小时。汤浓得像融化的奶,香气扑鼻,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夹一块鱼肉,嫩得能掐出水,没有一点腥味,蘸点酱油,鲜得连舌头都要吞下去。喝一口汤,鲜得直跺脚,是天目湖的水和鱼的完美结合,像喝了一口大自然的精华。

朋友说,天目湖的鱼都是喝着湖水长大的,所以特别鲜。我信了,因为那口汤,我记了好几年。
网油卷:苏东坡的甜
网油卷是常州的“文化甜”,传说苏东坡在常州的时候,发明了这道菜。上次去青果巷玩,看到一家卖网油卷的店,老板说:“这是苏东坡的甜,你们一定要尝尝!”
网油卷的做法很特别:用猪网油裹着豆沙,卷成小卷子,放在油锅里炸,直到金黄酥脆。撒点绵白糖,咬一口,外壳松脆,里面绵甜,脂香和豆香混在一起,不腻,像小时候吃的糖画,带着回忆的甜。
老板说,苏东坡在常州住了很久,喜欢吃甜的,所以发明了这道菜。现在,网油卷成了常州的特色小吃,每到节假日,都有很多人来买。
萝卜干:常州人的“下酒神器”
常州有个怪,萝卜干当下酒菜。上次去朋友家吃饭,他爸爸拿出一瓶酒,配了一盘萝卜干,说:“这是我自己腌的,你们尝尝!”
萝卜干是用新闸的红萝卜做的,选那种甜嫩实心的,切成长条,晒得半干,然后用盐、糖、酱油腌,放在坛子里发酵几天。腌好的萝卜干,咸中带甜,咬一口嘎嘣脆,配粥的时候,就着萝卜干,能喝两大碗;炒肉的时候,放一点萝卜干,肉香和萝卜干的香混在一起,特别下饭。
朋友爸爸说,常州人都爱萝卜干,“这是我们的‘家常小菜’,比大鱼大肉还好吃”。
红汤百叶:横山桥的豆香
横山桥的红汤百叶,是常州的“豆香代表”。上次去横山桥玩,朋友带我们去吃一家老馆子,说:“他们家的红汤百叶,是我从小吃到大的!”
百叶切得很薄,像纸一样,放在红汤里煮。红汤是用猪骨熬的,加了一点酱油,红亮亮的,看起来很辣,其实不辣,是鲜。百叶吸满了汤汁,滑溜溜的,入口是豆香和骨香,配米饭能吃三大碗。有时候,老板会送一碟腌黄瓜,酸溜溜的,和红汤百叶刚好中和。
朋友说,横山桥的百叶是用当地的黄豆做的,所以特别香。我尝了一口,果然,豆香很浓,和外面卖的不一样。
常州的美食,是家常的温度
常州的美食,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昂贵的食材,是奶奶的大麻糕,是妈妈的银丝面,是巷口阿姨的豆腐汤,是溧阳老家的扎肝。每一口都藏着常州人的热情和实在,像邻居递来的一杯茶,像朋友的一句问候,温暖又亲切。
如果你去常州,一定要坐下来,慢慢吃一碗银丝面,听老板讲一讲小笼包的故事;一定要去溧阳吃扎肝,感受传承的味道;一定要买一点萝卜干,带回去给家人尝尝。常州的美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是家常里的用心,是传承里的坚守。
你有没有吃过常州的美食?有没有哪一道,让你想起了家乡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