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来袭,速查这份避暑纳凉攻略,清凉一夏必备!
高温天来袭,以下是一份避暑纳凉攻略,希望能帮助您度过炎炎夏日:
### 1. 空调使用指南
- "合理设定温度":空调温度设定在26-28℃为宜,既能保证凉爽,又节能环保。
- "定时通风":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2. 饮食建议
- "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 "补充水分":多喝水,可适当饮用绿茶、菊花茶等清热饮品。
- "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避免食用隔夜饭菜。
### 3. 休息与睡眠
- "午休":适当午休可以缓解疲劳,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 "晚上凉爽时段活动":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选择在傍晚或夜间进行。
### 4. 服装搭配
- "轻薄透气":穿着透气性好的棉质或亚麻衣物。
- "防晒措施":外出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 5. 户外活动
- "避开高温时段":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进行户外活动。
- "适当补水":户外活动时,要随身携带水壶,及时补充水分。
### 6. 降温设施
- "电
相关内容:
央广网消息(记者 郭彦伟)近日,我国华北等地高温持续,局地最高气温更是达到40℃以上。如何科学预防中暑?出现中暑征兆如何紧急救治?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城院区急诊应急中心副主任孙蓉为大家带来一份避暑纳凉攻略。
如何科学预防中暑?
孙蓉表示,高温天气预防中暑,建议大家从“衣食住行”方面加以注意。
穿衣方面:尽量选择轻薄、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避免穿紧身、深色衣物,影响人体散热。外出时携带遮阳伞、遮阳帽等遮阳用品,涂抹防晒霜,避免在直射阳光下暴晒。
饮食方面: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出现脱水,因此要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饮水量,出汗多时,可以补充含盐分的电解质溶液。另外,可适量吃一些果蔬,如西瓜、西红柿、苦瓜等,还可以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食品。
起居方面:生活起居要规律,减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设置室内空调温度,防止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感冒或中暑。
出行方面:高温天气要尽量减少室外劳作或户外活动,尤其是在日照强烈的上午11点到下午3点。如有较长时间的出门旅游,建议备上防暑降温药物。
及时识别中暑信号
孙蓉介绍,根据症状程度不同,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头昏、全身疲乏无力、耳鸣、心悸、恶心、口渴、胸闷、注意力不集中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于37.5℃。
轻度中暑症状:体温38℃以上,面色苍白泛潮红、皮肤灼热、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而快。
重症中暑症状:体温超40℃,皮肤干燥无汗、严重者昏倒或痉挛。
出现中暑征兆如何紧急救治?
孙蓉称,如果出现了先兆中暑的症状,尽快脱离高温高湿密闭的环境,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下。如果有条件、病情也不重,赶紧适量饮用一些清凉的饮料,比如淡盐水或含盐的功能性饮料,也可以拿凉毛巾擦一擦降温,以缓解症状。
常见的防暑药物包括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颗粒、十滴水、仁丹、清凉油、风油精等,防暑药物各有特点,且大多为中成药、非处方药,大部分药店都可以买到,需要注意的是,对酒精过敏的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也不能与头孢类抗生素同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慢病患者防暑需做好4点
孙蓉强调,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群发生中暑的风险更高。因此,慢病患者防暑建议做好以下4点:
1.及时补充水分。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需要服用利尿剂者,应询问医生合理的饮水量。
2.减少运动。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若必须锻炼,尽可能安排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段。
3.适当补充电解质。通过餐食和饮品适量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若正在进行低盐饮食,应咨询医生。
4.保持联系。与家人和邻里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取他人的帮助与照顾。
来源: 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