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一件商品什么时候被抛弃?不是它变差了,而是“消费者变了”。十年前,买新秀丽是都市白领“上岸”的象征。它稳重、商务、有质感,是人到中年的“安全感代表作”;它也是父母送子女留学的标配,一只贝壳箱满载期许。可现在,不光年轻人不知道“新秀丽”,就连原本那批钟爱它的用户,也不一定还想再买。如今旅行不再是西装革履、拉着28寸箱奔机场;更多人出门不过是说走就走的高铁周末游、轻装上阵的背包短行。一个动辄三四千的拉杆箱,在这样的消费场景里就显得“用力过猛”。新秀丽没变,但消费者的审美、节奏、动机早已翻篇。如果要问一个70后或80后中产:什么是他们心目中“值得拥有”的出差装备?答案里多半会有“新秀丽”。
02
新秀丽的问题不在于质量下降,而在于时代变了。过去,出差是硬刚战场,一箱到底;现在,旅行更碎片化、更临时。过去消费者愿意为高质量买单,现在大家消费观念变了,与其一次买4000块用10年,不如每两年换一个800块的好看款。更别说箱包产业的技术壁垒正在被打破。一位资深外贸人士透露,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箱包生产国,300多元就能做出一套足以媲美新秀丽品质的箱子。在电商、直播间的渠道逻辑下,这些“低价平替”层出不穷,不再需要品牌赋能,也能“卷出圈”。你可以在拼多多上用四位数之一的价格买到好看、轻便、分区合理的箱子,售后服务也差不了多少,干嘛非得为一个品牌多掏几千块?

03
要说新秀丽完全没危机感,那也不公平。事实上,集团近年已悄然调整策略。他们一方面收购了TUMI等高端品牌,试图补足奢侈品市场的形象短板;另一方面主推美旅(American Tourister)打下沉市场,价格亲民、设计年轻。在中国,TUMI甚至成为集团唯一逆势上涨的品牌:2025年一季度,TUMI在华营收同比上涨10.9%,全国多地开出旗舰店,被定位为“中产进阶品牌”。但问题在于,这种“左右开弓”的方式虽然覆盖了不同价格带,却难以重塑新秀丽品牌本体的吸引力。品牌本尊如果无法继续讲好“故事”,总靠收购填空,长远来看风险极高。一旦TUMI也遭遇审美疲劳,谁又能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