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伤兵孕育的神秘图瓦民族,揭秘新疆图瓦人独特的春节庆典

蒙古帝国伤兵孕育的神秘图瓦民族,揭秘新疆图瓦人独特的春节庆典"/

图瓦人是蒙古帝国时期的一支游牧民族,后来迁移到中国新疆的阿尔泰山地区,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民族群体。图瓦人虽然与蒙古族有渊源,但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和传统,春节对于图瓦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庆祝春节时,图瓦人会有以下一些庆祝活动和习俗:
1. "贴春联和窗花":图瓦人会在自己的家中贴上春联和窗花,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2. "团圆饭":春节当天,图瓦人会在家中准备丰盛的团圆饭,与家人一起共享美食。
3. "祭祖":图瓦人非常重视祖先,春节期间会举行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4. "舞龙舞狮":图瓦人可能会在春节期间举行舞龙舞狮的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5. "放鞭炮":虽然图瓦人居住在山区,但放鞭炮也是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用以驱邪避凶。
6. "拜年":春节期间,图瓦人也会相互拜年,表达祝福和问候。
7. "赠送礼物":亲朋好友之间会互相赠送礼物,以表达节日的祝福。
8. "穿新衣":图瓦人会在春节期间穿上新衣服,以示庆祝。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图瓦人居住在新疆,他们的春节庆祝活动也会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关内容:

图瓦人是生活在新疆喀纳斯湖畔的一个神秘民族。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图瓦人很少与外界交流,如果不是近些年旅游业的兴起,他们也许会成为一个被遗忘的民族。

图瓦人历史悠久,隋唐时,他们被称为“都播人”。元朝时叫“秃八”,后改为“图瓦”。晚清时新疆的地方志上又把他们记载为“唐努乌梁海人”。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如今图瓦人主要分布在俄国和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生活在新疆的图瓦人只有数千人,一直被归入蒙古族。

蒙古族与图瓦人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渊源。虽然他们操着突厥语,住在有着浓郁欧洲特色的尖头木屋里,但他们却坚信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后裔。800年前,术赤西征时在阿拉泰山脉与柯尔克孜人大战一场,留下了部分伤兵在喀纳斯湖畔驻守,最终与当地人共同孕育了今天的“图瓦人”。

蒙古帝国分崩离析后,大汗的子孙各自为部,互相攻伐,留守在喀纳斯湖畔的图瓦人逐渐被人遗忘。因为长期生活在山区森林之中,图瓦人与外界接触很少,从而完好地保存了他们自己的古老习俗。

图瓦的春节叫“查干”,即“白节”的意思,元月也被称为“查干萨日”,也就是“白月”。图瓦人崇拜白色,他们认为白色是万物的开端,是生命的源泉。

作为蒙古帝国“林中百姓”中的一份子,狩猎是图瓦人的主要生产方式,所以成吉思汗和射箭成了维系这个民族的主要纽带。成吉思汗在蒙古,乃至中亚的突厥民族中的地位是无人能敌的,图瓦人也是家家户户都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

射箭几乎伴随着每个图瓦男人的一生,自打他们出生起,父母便会将他们的胎盘和弓箭一起埋在他的床下,用以祈求上天赐予这个孩子高超的射箭技艺和勇猛刚毅的性格。

图瓦男孩从五六岁起就要跟着父亲一起学习制作弓箭和练习射箭。不同于蒙古人的反曲弓,图瓦人的弓是单曲的,即用笔直的红松木套上牛皮做成的弓弦。同时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他们也长在弓箭上系上寓意平安的哈达。

每年春节时,图瓦人都会举办射箭比赛,场地一般设在喇嘛庙门前。比赛当天,参赛者喝完奶茶,然后到庙中给喇嘛磕头拜年。喇嘛也会为每一位参赛的选手念经祷告,并用敲头的方式把祝福送个每一个人。

​离开喇嘛来到比赛场地前,图瓦人还要燃放篝火,拿出祭祀的酒、奶茶、包尔萨克(油炸面食)等祭祀贡品。参赛选手则要虔诚地磕上三个头,将白酒撒在场地周围,然后高呼“胡瑞、胡瑞……”。

射箭比赛一共要连续举办三天,每个放牧点之间要轮流比赛。这样射箭和拜年就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大家趁着机会走亲访友、互相表达祝福。作为比赛的奖励,获胜一方可以在夏季的敖包节上,要求输的一方杀羊招待他们。

发布于 2025-07-02 07:43
收藏
1
上一篇:操图瓦语的蒙古族群,文化交融的瑰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