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泉州领跑全国增速新纪元,揭秘其背后的增长密码

万亿泉州领跑全国增速新纪元,揭秘其背后的增长密码"/

泉州,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其GDP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泉州能够跑出全国第一的增速,背后蕴含着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产业转型升级":泉州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的纺织、鞋帽、陶瓷等产业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这种转型升级为泉州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创新驱动发展":泉州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泉州拥有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人才。
3. "开放型经济":泉州地处沿海,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泉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外贸发展。
4. "民营经济优势":泉州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活力十足。这些民营企业成为泉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5. "政策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泉州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产业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为泉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6. "绿色发展":泉州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7. "人文底蕴":泉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总之,泉州能够跑出全国第一

相关内容:

晨曦微露,泉州港的集装箱正被巨型吊臂轻巧抓起;开元寺的红墙外,游客举着手机等待东西塔的第一缕阳光;南安的石材车间里,机械臂精准切割着即将发往欧洲的建材;晋江的鞋服智能工厂,AI系统正实时优化着全球订单的生产排期……

这座看似“佛系”的古城,2024年却以6.5%的GDP增速领跑全国万亿城市。从“制造工厂”到“智造高地”,从“海丝起点”到“世界遗产”,泉州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悄然完成了一场产业与文化的双重突围。

一、产业升级:老树新枝的硬核转身

当“中国制造”遭遇转型阵痛,泉州用行动打破质疑:

  • 全市7035家规上工业企业(全省第一)中,已有超5400家“上云用数”,智能工厂数量全省夺冠
  • 纺织车间装上AI大脑:汇成针织借力大模型,设备诊断提速60%,管理决策响应快40%
  • 藤铁之乡安溪更玩出“黑科技”——全球首个藤铁产业AI设计平台,10万+设计图库一键生成
从“汗水制造”到“智慧创造”的跃迁背后,是刀刃向内的改革:

“国企打头阵,民企齐跟进”,盘活低效用地4.2万亩,建成标准化厂房2135万平方米,1100家企业“拎包入住”即投产。

当鲤城高新区等4个园区捧回6项“全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数量全国之首),泉州证明:传统产业不是包袱,而是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二、文旅出圈:千年古城的年轻态复兴

去年旅游收入破千亿,今年“五一”游客量、消费增速再夺全省双冠——世遗泉州凭什么让年轻人痴迷?

  • “半城烟火半城仙”的松弛感:晨拜开元寺,午逛西街古厝咖啡馆,夜听南音非遗弹唱
  • 全年6000余场活动造节:从蟳埔簪花节到安溪茶歌会,“在地文化”变身超级IP
  • 县域特色放大招:安溪60万亩茶园飘香,2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泉农优品”矩阵
当上海白领专程打“飞的”体验蟳埔女装扮,当韩国博主直播石狮服装城的购物攻略,这座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正以文化软实力重获世界流量。

三、民生密码:藏在细节里的幸福感

发展为了什么?泉州的答案写在:

  • 财政支出75%投向民生:城东新区实验小学落地1080个学位,闽南红砖厝风格校舍承载教育温度
  • 全省首创“上市服务咨询平台”:企业上市最高奖2700万,115家上市公司数领跑全国地级市
  • 县域差距持续缩小:人均GDP最高与最低比值从2.58降至1.91,城乡共享发展红利
在“泉心泉意”营商品牌下,“四到四办”(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成为新名片。当企业从“找政策”变为“等服务”,泉州民营经济163万市场主体增速全省第一的奇迹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四、未来赛道:向海向空的星辰大海

万亿之上如何再突破?泉州已落子新棋局:

  • 南翼高新区剑指“芯”高地: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聚,正大制药、九牧机器人等122个新项目落地
  • 北翼万亿石化带崛起:国亨化学、香江SEBS等高端项目投产,从“炼油”迈向“新材料”
  • 空天经济启航:中科星桥打造卫星大数据链,低空经济、氢能等5大未来产业布局
更宏大的愿景正在生长:2025年研发投入瞄准12%增长,15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攻坚“卡脖子”技术。当省人工智能产业园汇聚抖音、腾讯等307家企业,泉州正从“鞋服之城”蜕变为“数字芯谷”。

______

夜幕下的洛阳桥,宋代筏形基石依然托举起往来的行人,正如这座古城用千年底蕴承载着现代产业的脉动。GDP增速全国第一的桂冠背后,藏着更珍贵的泉州密码——对历史的敬畏,对民生的执着,对创新的渴求。

当“爱拼敢赢”的闽商精神遇上AI算法,当世遗活态传承碰撞Z世代消费,这座“最烟火气的万亿之城”正证明:发展从不是冰冷的数字游戏,而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共荣。 下一个十年,当泉州港的巨轮再次鸣笛起航,它承载的将不仅是集装箱,更是一个古老文明面向未来的智慧答卷。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了多少年

——泉州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之问

如今有了新答案:

古港新生,万亿正青春。

______

数据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官网、泉州市统计局、中国经济网等公开报道(2024-2025年最新数据)

发布于 2025-07-01 23:31
收藏
1
上一篇:太罕见!100多年前泉州旧貌,西街无游客喧嚣,洛阳桥下竟无水涌动 下一篇:福建泉州,探寻古代志怪传奇的神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