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带来一则改编自《闽小记》、关于福建泉州的故事:

石狮偷糕记
福建泉州开元寺的月亮,总比别处亮些。尤其照在那对守大雄宝殿的石狮子上,青石鬃毛像镀了层银。可打从去年腊月起,寺门口摆夜摊的惠安伯就犯了愁——他的红糖米糕,天天半夜少几块。
“见鬼咯!”惠安伯捏着空蒸笼屉子直跺脚,“竹盖子明明压着青石板,清早掀开,顶层的糕总缺个角!”他蹲在石阶上比划,缺角溜圆,像被什么东西一口闷了。
消息传到监院弘一法师耳中。老和尚拎着灯笼夜巡,月光下忽见西侧石狮的嘴缝里,沾着星点暗红碎屑。指尖一捻,甜腻腻的桂花香——正是惠安伯米糕的招牌馅料!
弘一法师不声张。次日子时,他猫在钟鼓楼阴影里。月光漫过蟠龙柱时,西侧石狮的爪子几不可察地一颤。接着,整座石狮竟“簌簌”落下灰土,昂头抖了抖鬃毛!
石狮活了!它迈步落地悄无声息,青石脚掌踏着月光溜到摊前。尾巴一甩掀开竹盖,低头叼走三块糕饼,喉头发出满足的“咕噜”声。吃罢还晓得把竹盖推回原处,舔舔嘴角,才慢悠悠踱回基座,转眼又化作冷硬石头。
老和尚捻着佛珠的手停了。他转身回禅房,翻出做法事的朱砂笔,在黄麻纸上连画七道符。
第三夜,惠安伯的蒸笼边多了碗清水。弘一法师猫在榕树后,见石狮照例溜来掀盖。它刚叼住糕,法师闪身而出,朱砂笔如蘸雷电,“啪”地戳中狮额!石狮猛一激灵,喉咙里的咕噜声变成“嘎”的怪叫,甩头窜回原位,快得像道青灰色的风。
翌日天未亮,开元寺山门被拍得山响。惠安伯扯着嗓子喊:“法师!石狮子偷吃实锤啦!”只见西侧石狮嘴角,赫然黏着几粒晶莹的糕屑,额心一点朱砂红得刺眼。围观香客哗然,小沙弥拎来湿布擦拭,糕屑黏得死紧,朱砂印更是渗进石纹三分。
当夜,弘一法师端坐石狮前。月光淌过狮身,他轻叩狮爪:“既沾了人间烟火气,便该守人间规矩。”起身取来供案上的糯米糕,端正摆在狮爪前:“吃吧,光明正大地吃。”
后来香客常见奇景:月光好的夜里,那石狮嘴角似噙着笑。供品若有米糕,隔日必少半块。惠安伯干脆在狮爪边支了个小供桌,晨昏摆两块新糕。他逢人便笑:“咱这狮子,比后生仔还懂礼数哩!”
如今开元寺西狮爪下,青石板被磨得溜光——那是百年间无数块米糕,为石狮子垫出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