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打冷之谜,香港人独爱此称,潮汕文化内涵揭秘

潮州打冷之谜,香港人独爱此称,潮汕文化内涵揭秘"/

"潮州打冷"是一个香港的俚语,源自潮汕地区的一种饮食习惯。在潮汕地区,人们喜欢在夏天吃一种叫做“打冷”的食物,它是一种冷饮,通常由绿豆、莲子、红枣、糖等材料制成,具有消暑解渴的作用。
香港人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潮汕地区与香港有着紧密的文化和商业联系。潮汕人善于经商,很多潮汕人移居香港,他们的饮食文化也随之传入香港。在粤语中,“打冷”与“打冷气”谐音,而“打冷气”在香港指的是开空调或者电风扇来降低室温,因此“潮州打冷”在香港被用来形容这种消暑的冷饮。
至于潮汕人,他们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一个民族群体,主要分布在潮州、汕头、揭阳等地区。潮汕人以其独特的语言、风俗和饮食文化而闻名。潮汕饮食以海鲜为主,讲究色、香、味、形,有“潮汕美食”之称。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除了“打冷”之外,还有潮州卤水、潮州粿条、潮州牛肉火锅等著名美食。
总的来说,“潮州打冷”是潮汕地区的一种冷饮,在香港被用来形容这种消暑的饮品,反映了潮汕文化与香港文化的交融。

相关内容:

打冷,指潮汕大排档经营的大众化冷盘熟食。这些食物不同于潮汕筵席常见的燕翅鲍参肚等高档菜肴,多数是潮汕风味乡土菜式,通常由如下几类组成:一是卤水类,如卤鹅、卤猪脚、卤豆干等;二是鱼饭类,常见的有巴浪鱼、大眼鸡和红鹦哥鱼等,按照潮汕的食俗,薄壳米、红肉米和冻红蟹、冻小龙虾等贝壳虾蟹均属此类;三是腌制品,常见的有腌膏蟹、腌虾姑、咸血蚶和菜脯、咸菜等;四是熟食类,如猪肠咸菜、猪尾炖豆仁、春菜煲等。

在潮汕本土,习惯称这类大排档为“夜糜”或“夜糜档”,原因是这类大排档的前身正是旧时沿街叫卖的夜糜摊。“打冷”这个名称应起初源自香港,现慢慢为内地人所接受。

“打冷”是什么我们已经知道了,但是这个奇怪的名字是怎么叫起来的呢?

从字面上解释的话,"冷"是指这些食店所经营的菜式,因为这些菜式多属于冷菜(当然也是有很多热炒的)。而"打"则是吃的意思,这个"打"字作为吃食品之意,由来极古,在宋元小说中,常有"打尖"或"打店"的说法,这两个词是指在旅行途中到饭店去吃饭。到这些潮州大牌档去光顾,便称为"打冷"了。

关于“打冷”的叫法,有一种说法是由潮汕话“打人”演变而来的。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香港黑道人物常到餐馆吃霸王餐,但潮州人也不是好惹的,香港第一大帮派“新义安”便是潮州帮。当年餐馆伙计一旦发现有人前来吃霸王餐,便会大喊“打人”以召集伙伴和邻近的老乡一起对付吃白食的人。慢慢地香港人就将这种大排档称为“打冷档”。

还有一种说法是,50年代在香港卖夜宵、卤味的潮汕人多肩挑扁担、箩筐,沿街叫卖。同乡人见到要买。就用潮汕话招呼一声“担篮啊”(担篮子的,音近粤语发音的“打冷”)。操粤语方言的人不解其意,也依样画葫芦,发谐音招呼叫卖的小贩。后外延为“吃潮州菜”。

发布于 2025-05-17 12:42
收藏
1
上一篇:什么叫真正的成长与蜕变?揭秘人生必经之路 下一篇:吃潮汕打冷?连潮汕本地人都专程慕名而来的绝味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