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由山门进到寺院,即象征着从世俗转入菩提之道,可超凡入圣,转迷为悟。学佛者进入寺院,应将习气留在山门之外,潜心修行。如果我们希望从烦恼、痛苦、业障的束缚中得到解脱,就必须亲自修行体证空、无相、无愿。三门,又称山门,三山门。通常,寺庙为了避开市井尘俗,都会建在山林之间,于是就有了山门。山门通常有三个门,因此叫三门。寺庙的山门也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道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近代寺庙虽然不少建于市井之中,但大门也称“山门”。除此之外,“三门”还有表位和表法两方面意思。表位:表位,指古代寺院大多三门并列,中间一扇大门, 两侧各有一小门。平时,寺院的中门紧闭,左右侧门开着,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会“大开中门”。普通游客和在家居士进入寺院,都不可以走“中门”而入,只能走两边的侧门。表法:表法,则是指“三门”的正中之门叫“空门”,东侧为“无相门”,西侧为“无作门”。空门指代“佛门”,进“空门”即指出家入佛门。无作门,最简单的含义是不造恶业,代表的是努力行善,种植善因,修成善果,这是一道慈悲法门。无相门,主要是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以不同物质的“相”貌、形体简单浮浅地认识事物,特别是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尊重众生万物,处处顺其自然,所以说懂得了无相门,就是迈进了真正的方便之门。“三门”象征“三解脱门”,表示进趣菩提所修之“智慧”“慈悲”“方便”三种法门。智慧门:知进守退为智,知空无我为慧;依智故不求自乐,依慧故远离贪着。慈悲门:拔苦为慈,与乐为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之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方便门:正直为方,外己为便;依正直故生怜悯一切众生心,依外已故远离供养恭敬。哼哈二将山门两侧供奉的通常是哼哈二将,面相凶猛吓人,闭嘴者为“哼将”,张嘴者为“哈将”。哼哈二将主要不同源于开口和闭口之间,告诫世人:来到世间,进入寺庙,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该闭嘴的时候,一定要闭嘴。他们俩原来都是佛国的金刚力士,是夜叉神的总头目,又名药叉。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担任佛祖的警卫任务,受领秘密事项和机要任务,因此有不少经书又称他们为“密迹金刚”或“那罗延金刚”。佛教也有一种说法,在远古时期,有个国王的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个个都成了佛。最小的兄弟俩一个叫青叶髻,一个叫楼至德。为了守护兄长们成佛,也同时为了保护佛法,兄弟二人便自愿做了佛国的护法神。他们手里拿着武器,腹怀窍中二气,怒目而视,威武雄壮,恪尽职守,守山门,保卫佛国和佛法永远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