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上海话的困惑,是“骂山门”还是“骂三门”?探究方言魅力之谜

学习上海话的困惑,是“骂山门”还是“骂三门”?探究方言魅力之谜"/

在上海话中,“骂山门”和“骂三门”都是存在的,但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有所不同。
“骂山门”通常指的是在寺庙门口或者山门处大声喧哗、辱骂,或者是对寺庙、和尚等进行不敬的行为。这个短语带有明显的贬义,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无礼或者粗鲁。
而“骂三门”则是指对某个地方或者某个群体进行辱骂。这里的“三门”并不特指某个具体的地点,而是泛指一个地方或者一个群体。这个短语同样带有贬义,但使用场合更为广泛。
所以,具体使用哪个短语,要根据语境和所要表达的意思来决定。如果是指对寺庙或和尚的不敬,就用“骂山门”;如果是指对某个地方或群体的辱骂,就用“骂三门”。

相关内容:

“骂山门”特指“骂人”

“有一天晚上他心血来潮硬闯体育馆不成,在门口用他流利的皇家英语大骂山门,铿锵有力,声传数里。”

这段话出自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計算科学系教授葛可一的小说《窄巷》,他在1950年代就到了台湾,虽然描写的是台湾社会故事,但他原来的籍贯是浙江杭州。

我们也能在常州人瞿秋白先生的作品里找到这个词,他写到:“前几年,大观园里的压轴戏是刘姥姥骂山门”

这说明“骂山门”这个词至少在江浙地区也有基础,特指“骂人”。骂人这种事,本来就不能算尊重被骂的人,用上“山门”,更显出骂得义无反顾,毫无忌惮。山门,是指代寺院的庙门,可能因过去寺庙多建山林之中,故这样称呼。

“骂山门”是“骂三门”吗?

佛教也有“三门”之说,就是将空门、无相门与无作门称作“三门”,那有人说是不是该写成“骂三门”呢,且江浙方言将“山”念作“三”?

当然不必,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开始用“山门”来代表寺院了,白居易有诗《寄韬光禅师》曰:“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白乐天还是个北方人啊。

资料来源:

1、谷歌图书

发布于 2025-05-16 22:12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寺院奥秘,入寺之门,三门抑或山门之谜? 下一篇:走进非遗魅力,沅陵辰州傩戏,上刀梯、过火槽,神秘傩技惊艳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