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
贵州省
地级:
沧州市(河北省)、朔州市(山西省)、忻州市(山西省)、锦州市(辽宁省)、郑州市(河南省)、滨州市(山东省)、德州市(山东省)、徐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泰州市(江苏省)、杭州市(浙江省)、温州市(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衢州市(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宿州市(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池州市(安徽省)、亳州市(安徽省)、赣州市(江西省)、抚州市(江西省)、福州市(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荆州市(湖北省)、鄂州市(湖北省)、随州市(湖北省)、郴州市(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广州市(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梅州市(广东省)、潮州市(广东省)、柳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儋州市(海南省)、泸州市(四川省)、达州市(四川省)、兰州市(甘肃省)

县级:
通州区(北京市)、蓟州区(天津市)、晋州市(河北石家庄市)、滦州市(河北唐山市)、涿州市(河北保定市)、定州市(河北保定市)、霸州市(河北廊坊市)、冀州区(河北衡水市)、深州市(河北衡水市)、云州区(山西大同市)、潞州区(山西长治市)、泽州县(山西晋城市)、霍州市(山西临汾市)、金州区(辽宁大连市)、盖州市(辽宁营口市)、海州区(辽宁阜新市)、银州区(辽宁铁岭市)、肇州县(黑龙江大庆市)、汝州市(河南平顶山市)、林州市(河南安阳市)、孟州市(河南焦作市)、禹州市(河南许昌市)、陕州市(河南三门峡市)、邓州市(河南南阳市)、胶州市(山东青岛市)、滕州市(山东淄博市)、莱州市(山东烟台市)、青州市(山东潍坊市)、兖州区(山东济宁市)、邳州市(江苏徐州市)、通州区(江苏南通市)、海州区(江苏连云港市)、润州区(江苏镇江市)、鄞州区(浙江宁波市)、嵊州市(浙江绍兴市)、徽州区(安徽黄山市)、颍州区(安徽阜阳市)、宣州区(安徽宣城市)、袁州区(江西宜春市)、吉州区(江西吉安市)、信州区(江西上饶市)、荆州区(湖北荆州市)、襄州区(湖北襄阳市)、黄州区(湖北黄冈市)、靖州县(侗族苗族,湖南怀化市 )、雷州市(广东湛江市)、端州区(广东肇庆市)、高州市(广东茂名市)、化州市(广东茂名市)、连州市(广东清远市)、全州县(广西桂林市)、江州区(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广西崇左市)、象州县(广西来宾市)、玉州区(广西玉林市)、宜州区(广西河池市)、崖州区(海南三亚市)、彭州市(四川成都市)、崇州市(四川成都市)、安州区(四川绵阳市)、利州区(四川广元市)、叙州区(四川宜宾市)、巴州区(四川巴中市)、万州区(重庆市)、开州区(重庆市)、盘州市(贵州六盘水市)、播州区(贵州遵义市)、耀州区(陕西铜川市)、彬州市(陕西咸阳市)、华州区(陕西渭南市)、商州区(陕西商洛市)、秦州区(甘肃天水市)、肃州区(甘肃酒泉市)、瓜州县(甘肃酒泉市)、甘州区(甘肃张掖市)、凉州区(甘肃武威市)、原州区(宁夏固原市)、伊州区(新疆哈密市)

带“州”字地名的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1.区域分布不均衡
- 东多西少:整体上东部地区分布密集,西部地区相对稀少。华东地区数量最多,如江苏有苏州、常州等,浙江有杭州、温州等 ;华中地区次之;而西北、西南地区较少,东北地区最少。像甘肃只有兰州,青海、云南虽有自治州,但州名不含“州”字 。
- 沿海集中:东南沿海一带最为集中。广东有广州、惠州等,福建有福州、泉州等 ,浙江、江苏也有多个带“州”字的城市。这些地区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与“州”本义(水中陆地)契合,且历史上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地名传承。
2.与历史文化相关
- 古九州影响:古九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的名称和概念影响深远,部分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如徐州、扬州 ,这些地方在历史发展中保留了“州”字,成为文化传承的标识。
- 行政沿革延续:“州”作为重要行政区划单位,历经秦汉、隋唐、明清等朝代不断演变。很多地方因长期作为州级行政中心,即便行政区划调整,“州”字仍保留在地名中,如郑州、荆州等 。
3.与地理环境关联
- 水乡泽国居多:不少带“州”字地名所在区域,地貌多为水网交织,存在大量河心洲、湖中岛等。比如温州因温暖之洲得名,台州源于天台山下冲积洲 ,扬州本义是“扬越之洲” ,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