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话实说|立秋养生攻略,立秋后必吃的健康食材

食话实说|立秋养生攻略,立秋后必吃的健康食材"/

我们来聊聊立秋后的养生饮食。
“食话实说”|立秋后养生,可以吃这些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炎热酷暑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虽然立秋意味着天气转凉,但此时夏热之气尚未完全消退,常被称为“秋老虎”,且昼夜温差开始增大。因此,立秋后的养生,关键在于“养收”,顺应自然,调整饮食起居,为秋冬季节储备能量。
"立秋后饮食养生的核心原则:"
1. "滋阴润燥:" 秋燥是秋季的主要特点,易耗伤肺阴,导致口干、咽燥、皮肤干等。饮食上应注重滋阴润肺。 2. "适当进补:" 经过夏天的消耗,身体需要补充营养,但进补不宜过于温补,以免加重秋燥。 3. "清暑化湿:" 夏季残留的暑湿之气仍需清除,但此时应侧重于化湿,而非清热。 4. "收敛肺气:" 秋季主肺,应收敛肺气,避免过散。
"立秋后可以多吃的食物推荐:"
1. "润肺生津类:" "梨:" 被誉为“天然矿泉水”,能清热润燥、生津止渴、化痰止咳。尤其适合咳嗽、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7日讯(记者朱晓倩)今日立秋,虽然暑气尚未褪尽,但早晚温差逐渐开始增大,凉意渐生。季节交替期,如何吃、吃什么来养生?在国家卫健委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对此进行了分享。

王乐介绍,立秋并不代表酷暑的结束,在8月到9月之间,早晚凉爽,但是午后气温仍然较高。立秋之后的养生关键在于主动去适应这种热凉交替、昼夜温差显著的过渡性气候。

王乐建议在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老人、儿童以及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早晚做好头颈部以及腹部的保暖。

此外,在饮食上,以润燥清补、健脾养肺为主。立秋以后,天气逐渐干燥,这种湿度的落差会导致人体出现肺系或是皮肤的体表不适感,包括干咳少痰、鼻腔干燥、皮肤干涩甚至瘙痒等。针对秋燥带来的这些症状,可以适当地增加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功效的食物。例如:百合、梨、银耳、莲藕、山药、蜂蜜等。梨可以生吃或炖煮成冰糖雪梨,也可以把多种食材熬制成汤羹或者粥品,如银耳百合羹,不仅美味,还能从内滋养,为身体补充津液。同时,这个季节也要减少辛辣、油炸和烧烤类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会耗伤津液,加重干燥。

季节转换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阶段,较大的昼夜温差会导致人体的血管收缩,引起血压波动,从而增加心脏负荷,这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有传言称,喝红酒或者喝醋可以软化血管。这是真的吗?王乐表示,目前并没有科学的证据证明它们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过量饮用反而会伤身体。保护血管可以通过注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科学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发布于 2025-10-15 18:43
收藏
1
上一篇:今日秋分|吃这些食物最养生→秋分时节养生秘籍大公开 下一篇:秋季养生必备,多吃这5大“养生果”,润燥补肾,血管健康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