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领域至少10名前领导干部落马调查,盘点反腐风暴下的行业整顿

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领域至少10名前领导干部落马调查,盘点反腐风暴下的行业整顿"/

今年以来,自然资源领域至少有10名曾在自然资源领域任职领导干部被查。这些被查官员的职位包括自然资源厅(局)长、副厅长(副局长)、总工程师、巡视组组长等。这些案件的曝光,反映出自然资源领域反腐败斗争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也彰显了党中央对自然资源领域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零容忍态度。
以下是一些被查官员的简要信息:
"张晓霈":曾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李国华":曾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王中丙":曾任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刘宝德":曾任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 "赵凤楼":曾任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吕志成":曾任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张玉华":曾任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刘建波":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李明":曾任河南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 "王振宇":曾任自然资源部第一巡视组组长。
这些案件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
"收受贿赂":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获取巨额利益。 "破坏生态环境":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铲除资源领域腐败毒瘤

12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内蒙古自治区原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白盾,内蒙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苏日勒格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审查调查。

今年以来,因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问题,青海已有海西州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斌,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木里煤田管理局原常务副局长马成德,茫崖市委原副书记、市长王建国等多名干部被查。

此前,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江华安、原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刘维德,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斌等多名干部被通报接受审查调查。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的接受审查调查或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领导干部中,至少10名曾在自然资源领域任职。

自然资源领域涵盖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矿业审批、耕地保护、生态修复、执法监督等多个方面,特别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规划职能并入,自然资源领域工作人员数量增加,对社会发展经济要素掌控权力更大,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坚决查处资源、土地、规划、建设、工程等领域的腐败。

“近两年来,自然资源领域的腐败问题出现了隐形变异、改头换面等新情况。”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案件查处来看,领导干部直接打招呼的少了,各类中介评估机构与各职能部门表面上脱钩,实际联系更紧密,腐败渗透力更强。

比如,有些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不动产登记等领域业务的中介公司不规范操作,以中介之名、行掮客之实,存在利益输送隐患。再如,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围标、串标等情形,造成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湖南省益阳市纪委监委联合公安部门查处的沅江市10亿旱改水项目招投标违法犯罪案中,时任沅江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龚秋桂要求他人修改招标文件,设置高额“保证金”“响应金”以提高报名门槛,排除其他公司参与投标,违规打造“私人订制”版招投标资格,从中大肆敛财。

一些非法开采、非法占地行为的背后,也存在着公职人员利用手中公权力为涉黑涉恶组织充当“保护伞”的现象。9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6起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例,其中4起都涉及利用职务之便为涉黑组织非法获取土地、非法越界开采等事项提供帮助,包庇纵容涉黑组织存在的私挖滥采、非法占地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年查办的案件看,涉案人员呈现基层化、团伙化趋势,查办一案往往“拔出萝卜带出泥”,“窝案”“串案”特征明显。例如,浙江省原余姚市国土资源管理局工委会副主任沈定张,马渚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曹昊、副所长余科辉等涉及市、镇、村三级共8名国土执法和管理人员违规接受服务对象吃请和高档香烟(券),成为非法采矿犯罪团伙的“保护伞”。去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查处原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腐败“窝案”,12名国土系统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记者发现,自然资源领域腐败既有各级主管部门“一把手”,也有基层执法监管人员,大额贪腐和雁过拔毛式小额腐败并存。因涉及环节多、专业性强,贪腐形式也更为多样,非法转让土地、通过“搭股”参与企业非法牟利、以验收专家名义收受红包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方式。

在湖南省纪委监委驻省自然资源厅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人看来,从源头和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关键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廉政教育。“我们督促省自然资源厅完善内控机制,共同建立自然资源违法用地查处协同机制,并抄送各市州。今年3月,针对自然资源系统土地违法问题频发,该纪检监察组向省自然资源厅发出监察建议书,要求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依法依规惩处违法用地行为。”

河南省安阳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监察组对于经营性土地出让这一廉政风险较高的领域,开展“嵌入式”监督,从源头介入驻在部门“三重一大”事项,把监督流程向党组会研究前拓展,加强对用地位置、性质、面积和容积率等关键环节的监督,防止协议出让划拨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本报记者 侯颗)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于 2025-10-16 00:13
收藏
1
上一篇:实用!职称评审信息一网打尽,速来这个平台查询! 下一篇:「每日一习话」聚焦乐业安居,幸福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