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十道美食一年能赚200多亿,还带着几万人上班赚钱,这背后不只是好吃那么简单。
先说赚钱的门道。

西湖醋鱼一年卖200多万条,杭州四季酒店还搞“低温慢煮”,老菜新做,不光本地人爱吃,外地游客也愿意尝鲜,销量自然往上走。

东坡肉更厉害,一年卖15亿,真空包装的就有20多种,从饭店的盘子里跑到超市货架上,吃的人多了,钱就来了。
嘉兴粽子用智能生产线,一天能包300万只,以前手工包得慢,现在机器快,超市、网上都能买,卖得远,赚得多。

带人上班这事也实在。

缙云烧饼带着全县5000多人干活,一年赚8亿,这饼做法简单,学几天就能上手,摆摊、开店都行,普通人也能靠它吃饭。
绍兴臭豆腐在鲁迅故里一年卖600万串,2000多人跟着干,景区里游客多,闻着臭吃着香,买的人多,摆摊的就有钱赚。

科技在这里帮了大忙。

湖州馄饨用-18℃急冻技术,能放90天不坏,以前包好的馄饨放几天就坏,现在能运到全国各地,店里卖不完还能给超市,不浪费。
缙云烧饼搞智能烤炉,以前烤10个可能坏2个,现在100个能成98个,烤得又快又好,卖得就多。

金华火腿用机器测硬度,2.5到3.0公斤每平方厘米最好吃,以前靠老师傅手感,现在机器一测就准,保证每次吃着都一个味儿,回头客就多。

老手艺也没丢。
嘉兴粽子裹粽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五芳斋靠着这个招牌,全国开了300多家店,人家买粽子不光是吃,还觉得是吃“老手艺”,愿意多花钱。

金华火腿搞地理标志保护,不是金华产的不准叫金华火腿,这样大家买的时候放心,不怕买到假的,真火腿就能卖上价。

往外闯也很重要。
温州鱼丸在意大利、西班牙的中餐馆成了招牌菜,宁波汤圆传到日本变成“白玉善哉”,缙云烧饼还去了米兰世博会,外国人吃了觉得好,以后再想吃,就得买浙江的,市场就做大了。

舟山海鲜面搞“生态捕捞”,鱼、蟹抓不完,以后子子孙孙还能靠这碗面吃饭,不是吃完这顿没下顿。
老味道做成新生意,带着大家一起赚钱,这算不算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