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燧双绝,古法铸镜,一镜两用,照镜取火,匠心独运
“阳燧”(Yángsuì)这个词语确实非常有趣,它完美体现了“照镜”和“取火”两种看似不同,实则都利用了光的原理的功能。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 "照镜 (Zhào Jìng - Mirroring/Reflecting):"
阳燧本身是一种利用"凹面镜"原理的器具。当阳光照射到阳燧(通常是金属铸造的凹面镜)的曲面上时,会发生"反射"。
由于是凹面镜,它能将平行射来的光线汇聚到一个焦点上。如果在这个焦点附近放置一个光滑的、易于反光的物体(比如水面、金属片或另一块镜子),就能通过反射看到物体的像,起到类似镜子(尤其是凸面镜)的"照影"作用。虽然主要功能不是日常照容,但它确实利用了光的反射来成像。
2. "取火 (Qǔ Huǒ - Fire-starting):"
这是阳燧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功能。利用凹面镜汇聚阳光到焦点的特性。
当阳光强烈时,将干燥的易燃物(如干草、树叶、棉絮等)放置在凹面镜的焦点处,由于光线高度集中,温度会迅速升高。
当温度达到易燃物的燃点时,就会被点燃,从而
相关内容:
□文/图呼和浩特晚报记者马妍
喜欢青铜镜收藏的大有人在,而与青铜镜有点相似的阳燧,收藏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更有很多人对于阳燧为何物表示疑惑。收藏爱好者张先生在晚报收藏品鉴会上展示了一种为名“阳燧”的收藏品,阳燧的用途以及制作工艺所反映出的古人智慧,让在场的收藏爱好者直呼“涨知识”。
张先生展示的这块造型好似古代铜镜的收藏品长约12厘米左右,“镜面”直径为7厘米左右。此物一面为古代青铜镜,另一面中间部位有光滑凹陷区。张先生介绍,这是古代的阳燧,相当于现代的聚光取火的凹面镜。
收藏爱好者王先说:“对于古代阳燧这种物品,真的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知道阳燧是我国青铜器时代古人利用太阳聚光生火的取火工具。但是张先生这件藏品还跟传统的阳燧不一样,一面有取火的功能,另外一面还有古代青铜镜的功能。所以我个人感觉这是这件藏品的独特之处。”
收藏爱好者白女士则表示:“我更看重这件藏品的造型和材质。你看它的造型好似一朵小花,镜面部分铸有卷草纹,底部手柄的部位,还是小花叶子的造型,这些细节特点使这件藏品看起来小巧别致。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件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的收藏品,而且品相还很不错,今天能见到这样一件工艺精致的物品真是有幸。”
呼和浩特市收藏家协会会长张宝舰介绍,收藏者张先生的这件收藏品名为“阳燧”,年代在辽金时期。阳燧是中国古代3000年前西周时期发明的利用太阳光取火的工具,其形似呈球面形内凹的青铜镜,当用它对着阳光时,射入阳燧凹面的全部阳光被阳燧球面形凹面聚焦到焦点上,使焦点的温度快速升髙,达到可以点燃易燃物。阳燧的聚光原理被近代科学大量运用,从航天航空到太阳能清洁能源的利用,都有它的贡献,因此被认为是中国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四大古代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也是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品种。现在民间很少能看到阳燧,而且品相好一些的阳燧市场上更是难见尊容。
张先生的这件名为阳燧的藏品,既是古代的青铜镜,也是取火用具,体现了古代先人的智慧和中国先进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