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大地,岁月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滋养出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升华成一门艺术,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桂花糕
是一道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糕点,其历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曾享有 宫 廷美味的美誉。

如今,桂花糕已成为我国多地的特色糕点,其中包括南京、桂林、咸宁、新都等地。
制作桂花糕主要选用糯米粉、糖、桂花蜜等原料,经精心制作而成。其独特的香甜口味以及浓郁的桂花清香使其成为人们喜爱的美味之选。
绿豆糕
是享有盛誉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特别适合消暑。根据口味的不同,可以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风格。

北方即京式,制作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油脂,因此吃起来口感松软,却不带油腻感。
南方则有苏式和扬式,制作时需要添加油脂,使口感更为细腻,糕点更加松软。
青团
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逾千年历史。在古代,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便会制作青团来纪念先人、表达团圆之意。制作青团时,将艾草汁与糯米粉混合,再包裹豆沙或莲蓉,经过蒸制而成。

青团的独特之处在于口感既不过甜也不油腻,且带有清淡而悠长的清香。这道古老糕点传承了悠久历史,代代相传,成为人们重要的节日美食。
鲜花饼
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和“鲜花国度”,这里产生全国70%以上的鲜花,得益于宜人的四季如春气候、充沛的阳光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食用玫瑰花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

鲜花饼以这独特食材制成,外皮薄如面纸,柔软细腻,内馅松软香气扑鼻,口感既不过甜也不油腻。
它完美展现了云南的风味和独特之处,成为了当地经典点心的代表之一。
沙琪玛
是满族传统的独特甜味糕点。起源于清代关外三陵地区的祭品,后来随着满族的入关,这美味开始在北京流行,并成为京式四季糕点中备受推崇的一种。

制作方法包括将面条炸至金黄酥脆,再与糖充分混合,切成小块即可食用。沙琪玛呈现出米黄色的诱人色泽,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宜人,带有浓郁的桂花蜂蜜香气。
这款糕点自然而然地承载了满族特有的美食传统与独特风味。
老婆饼
源自广东省潮汕地区的糕点,属于粤式糕点的范畴。传说这款糕点是一位潮州的点心师傅的妻子所创,因此得名“潮州老婆饼”。

制作老婆饼的食材包括糖冬瓜、小麦粉、糕粉、饴糖等,经过精心制作而成。其口感酥软,层次丰富,堪称糕点中的瑰宝。
桃酥
起源于美丽的江西,是一款受南北喜爱的传统汉族特色小吃,因其干爽、酥脆、甜美而著称于全国。

制作桃酥时,主要用面粉、小蛋、糖、油等原料制成饼状,然后经过烘烤加工即可制成。
桃酥的外表呈现金黄,酥脆的口感伴随着香甜,令人陶醉。
枣泥糕
是一款传统的糕点美味同时也是满汉全席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点心。其主要成分包括小枣、白糖、玫瑰酱以及冻粉等。

枣泥糕的美味可谓香气四溢,一口下去,绵滑的口感中融合了红枣的浓郁香甜和米的香气,带来的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口感,既香甜而不至于过于甜腻。
荷花酥
是满汉全席中的糕点之一,因其独特外形酷似荷花而得名,充满了江南风味。它的制作原料包括水油面团、油酥面团和椰蓉馅料。

制成的荷花酥不仅造型美观动人,而且口感酥松香甜,带给人愉悦的味蕾享受。
这道糕点既能够满足视觉的愉悦,又能够让味蕾沉醉,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驴打滚
又称豆面糕,成品呈现出黄、白、红三色分明的迷人外观,非常美观。其名字来源于制作过程中蕞后一步,撒上的黄豆粉。
恰似老北京郊外野驴欢快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得名“驴打滚"作驴打滚的原料包括大黄米面、黄豆面、白糖等。

制作好的驴打滚外层裹满了豆面,呈现出金黄色,豆香味浓郁,入口绵软,独具风味。豆馅入口即化,香甜迷人,黄豆面入口后可以不嚼,细细品味。
在琳琅满目的中华美食版图里,糕点无疑是璀璨夺目的明珠。从古至今,糕点贯穿于百姓的日常、节日庆典,乃至宫廷盛宴之中。回溯往昔,宫廷御厨倾尽巧思,雕琢出造型精巧、用料考究的糕点,只为博皇室一笑;市井小巷里,民间手艺人也怀揣匠心,用质朴的食材、代代相传的手艺,制作出抚慰大众味蕾的点心。(文/壹知识微信公众号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