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墨客,菊花缘何成为花中情有独钟之选?

古代文人墨客,菊花缘何成为花中情有独钟之选?"/

古代文人墨客对菊花情有独钟,并非偶然,而是菊花本身的特质与文人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以及生活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傲霜独立,君子之风 (Tribute to Integrity and Resilience):" 菊花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在深秋严寒、百花凋零之时独自开放。这种“凌霜而开”的品格,被文人墨客视为高洁、坚韧、不屈的象征。他们崇尚君子之道,赞赏菊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我的精神。正如东晋诗人陶渊明,他辞官归隐,种菊饮酒,自号“五柳先生”,并将菊花视为自己高洁人格的写照,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菊花因此成为隐逸、高洁、脱俗人格的象征。
2. "淡泊名利,隐逸情怀 (Love for Solitude and Simplicity):" 菊花盛开于秋日,不同于春花的烂漫、夏花的浓艳,它有一种清雅、淡泊的气质。这种特质恰好迎合了部分文人墨客向往隐居生活、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心境。赏菊、咏菊,往往也寄托了他们对于简化生活、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3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秋风萧瑟,寒意渐深,百花凋零,唯独菊花傲霜怒放,千朵万朵,姿态各异,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各色菊花袅袅婷婷,生机盎然,凌寒不凋,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他们爱菊、咏菊,借菊花抒发内心的情感,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流传久远。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花又名黄花、延年、九华、更生、帝女花,系菊科多年生草本,叶呈卵圆形至坡针形,边缘具粗大锯齿或深裂。在我国,菊花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出现过菊花展销的盛大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之盛了。菊花花色品种繁多,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韵味,红的热烈,黄的艳丽,白的素雅,绿的活泼,紫的娴静。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记载,菊有270种,分为黄、白、红,紫色、异品等种类。如今菊花品种已发展到3000多个,堪称古今中外花坛奇观。

  古人谓菊有君子之节,最早携菊花入诗的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写道:“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菊表其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品格。晋代诗人陶渊明,因爱菊而名闻天下,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把菊花的神韵写得淋漓尽致。“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诗人元稹的《菊花》抒写了诗人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古人咏菊诗还有很多,如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郑思肖的《寒菊》、白居易的《咏菊》、朱淑真的《菊花》等等。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有12首菊花诗: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大观园初建海棠诗社,即举办了歌咏菊花的诗歌大赛,林黛玉的《咏菊》诗在这次竞赛活动中一举夺魁。她写道:“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可谓花美,人美,景美,情美,不仅情景交融,而且诗中有诗,以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的谶语,抒发了个人情怀,也预示了各自的人生命运。

  画菊是中国文人画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几乎所有的画家,也都画菊。从五代黄筌的《寒菊蜀禽图》,明代唐寅的《菊花图》,清代八大山人朱耷的《瓶菊图》,郑板桥的《墨菊图》,齐白石的《菊花蜻蜓图》等历代名画中,都能看到菊花的风貌。国画大师吴昌硕喜欢画菊,他的《菊花图》画,大石下盛开的各色菊花巧妙布色,配以浓淡相宜的墨线勾勒,绽开了满园的生机。花枝穿插自然,花叶浓密有致,色彩对比强烈,冷峻、疏朗,野逸之气饱满,有大朴大雅之趣。乃题诗曰:“陶令篱边,花大如斗,杯泛金英,延年益寿。”

  菊花不仅五彩缤纷,艳丽多姿,可供观赏,布置园林,美化环境,而且药食兼优,有很好的保健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赞菊花为群芳中的上品:“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至末,罔不有功。”中医名方有“桑菊饮”“杞菊地黄丸”“甘菊汤”等,都配用菊花。

  菊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是舌尖上的佳品,用菊花来酿酒、泡茶,烹制美食都是人们的最爱。菊花美食当中,菊花糕、菊花羹、菊花粥、菊花炒菜、菊花火锅等,每时每刻都滋润着人们的生活。在秋菊飘香的日子,赏菊的同时不妨食一口菊,菊花的芳香会让人陶醉。(钟 芳)

发布于 2025-10-12 17:12
收藏
1
上一篇:探寻心灵之花,为什么我们都为之倾倒? 下一篇:东方生活美学揭秘,探寻中国人钟爱赏花的文化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