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吗?
前几年,商场里那家叫“太二”的酸菜鱼,门口的队排得那叫一个长啊。
周末想吃上一口,没个一两个钟头,想都别想。那时候还开玩笑说,能一起等太二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那会儿,这家店规矩多得很,说超过四个人就不招待,还不让拼桌,不让加辣,神气得不行。
可大家就吃这一套!觉得这店“有个性”,东西肯定差不了。一句“酸菜比鱼好吃”,火遍了朋友圈。

可现在呢?
突然之间,好像到处都在说太二不行了,没人吃了。
网上随便一搜,都是“太二大规模关店”的消息。一年关了六十多家店,这是咋回事啊?
那个曾经的“排队王”,怎么说凉就凉了?
这鱼,到底怎么来的?
问题就出在那条鱼身上。
太二一直打的招牌,是“活鱼现做”,听着就新鲜,让人放心。
结果有记者去店里试了一下,点完单,菜“嗖”地一下就上来了。一盘招牌的酸菜鱼,前后就花了6分钟!
6分钟啊!

我当时看到这个新闻,脑子都懵了。
杀鱼、去鳞、去内脏、切片、腌制、下锅煮……这一套流程下来,6分钟?这是变魔术吗?
我家楼下菜市场杀条鱼,老板手再快也得捣鼓好一阵子。
“一条鱼,从活蹦乱跳到端上桌,前后只要几分钟,这速度比泡面都快,你信这是现杀的?”
后来店员才解释,说店里用的不是现杀的活鱼,是工厂每天统一送来的“鱼柳”,已经处理好的半成品。
到店里,厨师只需要现场切个片,腌一下,直接下锅就行了。
这么一说,速度快就能理解了。

但问题是,这跟我们想象的“活鱼现做”,完全是两码事啊!
感觉就像被耍了一样。

后来太二官方出来回应,说他们现在在搞什么“鲜活升级门店”。
意思就是,只有挂了这个牌子的店,才是当天早上运来活鱼,在店里现杀的。
但也不是你点单了才杀,而是早上和下午分批杀好,腌在那里备用。

这话说得……绕来绕去的。
说白了,就是大部分门店,你吃到的还是那个加工好的鱼柳。想吃口真正的现杀鱼,还得自己先查查哪家店是“升级”过的。
这也太麻烦了吧?

我们到底在气什么?
其实吧,现在很多餐厅用半成品,大家心里也有数。
为了出餐快,为了保证每个店味道都一样,用中央厨房配送的菜,也能理解。
但大家气的是什么?
是价格和东西对不上号!

“我们花的可是现杀活鱼的钱,吃的却可能是半成品加工的菜,这口气谁咽得下?”
太二那一盘鱼,可不便宜。两个人随便吃吃,就得小两百块,有时候还吃不饱。
这个价格,我们默认它就应该是最新鲜的食材,最用心的烹饪。
结果你告诉我,这鱼可能跟我在网上买的十几块钱一包的酸菜鱼料理包,差别没那么大?那我们去店里排队图啥呢?图你家店里光线好?

这事儿一出,我再回头看他们家那些“奇葩规定”,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觉得不让超过四个人,不让加辣,是一种对自己产品的自信,是“酷”。

“以前觉得那些规矩是‘个性’,现在回头看,更像是‘没得商量’,连吃口鱼都得听你的?”
现在感觉,你东西要是真那么硬气,规矩多点也就算了。
可你连最基本的“现杀活鱼”都这么含糊不清,那这些规矩看起来,就只剩下“傲慢”了。

大家去外面吃饭,吃的是一个心情,一个放心。
你东西好,价格贵点,我认。你服务有特色,规矩多点,我也能接受。
但前提是,你得诚实。
你不能一边收着现做的钱,一边给我上半成品。

“消费者要的很简单,就是明明白白消费,你是什么就说什么,别把我们当傻子。”
品牌倒了一个又一个,其实道理都一样。
把顾客当朋友,生意才能长久。把顾客当傻子糊弄,那不管你曾经排多长的队,最后都得关门。
现在,那家曾经让我心甘情愿等两个小时的店,我可能路过也不会再想进去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一样?